從建筑垃圾開始的風雨創業路。
創業者檔案
楊官輝,云南耀輝企業董事長。歷經21年的風雨,從最初的云南耀輝土石方施工隊發展到現在,已擁有下屬云南晟宏耀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云南銀輝混凝土有限公司、嵩明耀輝土石方工程處等多家企業。是一家以環保為主導思想,集實業投資、生態旅游、廢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商貿和物流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2009年,這一年對于楊官輝而言是個轉折。這一年,他從普通的建筑建材商轉型,開始致力于低碳、環保事業。
轉變,從建筑垃圾開始
楊官輝的過去,是個建筑建材商,在昆明城市化的浪潮中,他的創業路和很多人相似:1990年,楊官輝自己組建了車隊,后參與昆鋼廠房公路維修、昆明北二環的建設,再到承建下馬村自來水廠三通一平工程及土方工程……多年來,楊官輝穩扎穩打,從最初的云南耀輝土石方施工隊發展到現在擁有下屬云南晟宏耀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云南銀輝混凝土有限公司、嵩明耀輝土石方工程處等多家企業。在那個年代,很多人在城市化運動中大撈利益,而楊官輝卻得以及時自省。他深感傳統的加工企業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和高耗能來作為代價的,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這種簡單粗暴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于一個企業長遠發展。他的轉變,從建筑垃圾開始。
2009年,他成立了耀輝廢棄建材加工廠,以“環保、節能、低碳”為指導思想,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運用先進工藝,變廢為寶,生產銷售各種型號的建筑用磚(免燒磚)、市政用磚和水泥石屑穩定土(水穩料)。每年可以處理城市建筑垃圾100余萬噸,生產免燒磚5000多萬塊和水穩料100多萬噸。
如今,走在呈貢大學城、世紀城、新亞洲體育城、老貴昆路、東二環路、東三環路、金馬路、朱家村立交橋、東繞城高速路、新機場高速路、寺瓦路等城市的角落,隨時可以看到用廢棄建材加工而成的產品的身影。
環保從采石到巨額修復面山
楊官輝的另一條環保路,是致力于青龍、兩面寺片區的面山恢復,這也是他近幾年工作的重心。2007年開始,昆明市政府開始了大力治理滇池,保護滇池周邊環境的工作。政府開始整頓、關停影響滇池環境的采石場,楊官輝的采石廠也在關停之列。
“滇池碧波蕩漾、魚蝦成群已不再現,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從小到大我見證了環境惡化給昆明這座城市帶來的影響變化。”2009年,楊官輝積極轉型響應政府號召,投入到了昆明滇池流域“五采區”的植被修復工作,并成立云南朗鄉投資有限公司從更多的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對青龍、兩面寺原采石區進行面山修復進行了巨額投資,種植了幾十萬株樹木,使兩面寺原處于裸露狀態的幾百畝地已恢復生機,到處長滿銀杏、香樟、石楠、爬山虎等。
至今,兩面寺面山恢復工作轉眼已完成90%,今年12月完工后將與郊野公園連為一體,打造東部生態城。五年間,當年在這個區域開采的四五十家采石場都輾轉其他地方繼續開采、賺錢,愿意留下來進行面山恢復的只有楊官輝一家企業。他坦言,這5年,自己沒有掙到什么錢,但他卻依然相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積德興業,以前那么多年面山開采,于產業、生態而言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我們多恢復一點就想多做點利國利民的好事,這也是順應城市發展的要求。”
【創業感悟】
“俗話說,‘縱有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我不管走到哪里總是勤于做事,做實事,做好事,做利己利人之事。無論學什么總是能沉下心來把它做到好,這些好的工作習慣在我的創業生涯中讓我受益匪淺”。
楊官輝的辦公室,看似普通,卻頗有用意:辦公桌正對面的墻上掛著“積德興業”四個大字,楊官輝承認,這樣可以不斷監督、審視自己。而他的辦公室另一邊,沙發和茶幾旁的墻上,掛著的是他未來的藍圖,兩面寺面山恢復工程規劃圖。一面是自我要求,一面是構筑的未來。夾在其中,楊官輝從來都可以清晰地定位自己,誠如他的事業,從混凝土、土石方,到廢棄建材加工、兩面寺面山恢復,一路走來都邏輯清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