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發、清瘦,在眾人的眼中,重慶祜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張雪花根本不像“花”,而是一個十足的“假小子”——有魄力、有信心、有干勁。
2010年,大學畢業回家的張雪花發現,有很多農民種植了小辣椒,并且在當地的市場銷售,但價格極不穩定,有時辣椒產量多,卻因為價格低收入減少,嚴重時還會出現滯銷,壞在地里。張雪花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種毫無風險保障的農業經濟模式存在的問題,既能讓農民賺錢又能讓企業獲利?
經過到各地的考察,和結合當地情況的分析,張雪花決定創辦辣椒廠并建立一條龍辣椒烘干線,實現鮮、干貨市場相互轉換的戰略,達到鮮可銷,干可銷、可屯銷售策略。減少辣椒豐產季節滯銷的風險。
當年張雪花試種了6畝辣椒,獲利1萬多元。看到生姜、西葫蘆價格不錯。2011年,張雪花建起大棚種了7畝西葫蘆和10余畝生姜,卻遭遇大跌價,這讓她虧損了幾萬元。
“逢貴莫趕,逢賤莫懶。”幾經波折,張雪花不再“花心”,而是“鐘情”于辣椒產業。
2012年,張雪花和朋友創辦了一個農業公司,在重慶忠縣石黃鎮發展1000畝辣椒種植基地,當年獲得毛利300萬余元,辣椒遠銷貴州、湖北等地。
通過幾年的努力,張雪花研究出適合本地土壤的辣椒苗培育法——穴盤育苗技術,大大提高了辣椒種子發芽率和辣椒苗的成活率,將“石柱紅”辣椒的畝產由1500公斤提高到1750公斤,“朝天椒”的畝產由1000公斤提高到1250公斤。
2013年,張雪花創辦了重慶祜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了一條龍辣椒烘干線。
公司實行“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公司提供種苗并負責回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要求種植戶按照綠色、有機、環保的要求種植辣椒,確保生產出的辣椒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公司通過種植、加工、銷售,帶動了周邊的官壩、四友、碾盤、龍泉、豐收等10來個村(社區)的農民種植辣椒,與1000多個農戶簽訂2000余畝辣椒種植回收合同,在2013年少見干旱影響下,僅豐裕一個村503戶農民的鮮辣椒總產就達到367.5噸,實現銷售收入188萬元,畝產值達到2620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6300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