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2點,當福安市穆陽鎮還是一片寂靜,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之時,王乾明帶著些許倦意,來到三樓查看烤肉的炭烤情況。“炭烤溫度很難掌控,每次半夜都要起來看看要不要把灰挖掉一層。如果溫度不夠高,第二天烤肉就不能出爐。”王乾明大學讀的是食品加工專業,2012年畢業后,便回鄉創業。如今,他的螺峰正傳烤肉店在當地已小有名氣,深受顧客青睞。
相傳民國時期,在穆陽的拌面扁肉店里,店家無意中把制作扁肉剩下的瘦肉,置于發熱的灶臺上,經過一段時間烘烤后,發現這肉吃起來竟然味香且頗為鮮美,越嚼越有滋味。慢慢地,這種烤肉在鎮上流傳開來,烤肉成為店里不可缺少的下酒菜。有的店家干脆從拌面扁肉店里脫離出來,開起了專賣烤肉的店鋪,生意火爆。
都說最讓人戀戀不舍的味道,就是記憶中的老味道。王乾明決心將記憶中的味道發揚光大。“我們烤肉店保持著傳統的制作工藝,把記憶中老一輩的做法延續下去,用心地全手工制作。”首先,要把肉的筋膜、碎骨等剔除干凈,剩下的肉切得薄厚適度。煮熟后,將肉浸泡在鹽、醬油、辣椒、五香粉等事先調好的醬料中腌制五六個小時。腌制好的肉擺放到大鐵盤上,架于竹爐子上方炭烤。經過6個小時后,挑出不干的和帶油的肉塊移至中間繼續炭烤。長時間的炭烤,讓肉水分蒸發,肉質變干,重量只剩下原來的四分之一。此時,醬料與炭香充分融進每一絲肉中,肉嫩且有勁道,香氣四溢。
在穆陽這個小鎮上,分布了20多家的烤肉店,競爭激烈。王乾明說,各家烤肉的用料大同小異,其關鍵就在于對調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調料時間的把握。只有長期的實踐經驗,才能把味道調得恰到好處。為了不在市場競爭中淘汰,王乾明對每一個制作烤肉的環節都精益求精。
“別人看中我們家的烤肉就是因為健康。我們選用的肉都是穆陽本地的肥豬肉,不染色、不加防腐劑,靠口口相傳來提高知名度。”為了讓大眾了解自己的產品,王乾明特意在店門口擺放了一張小桌子,把切肉、剔除肥肉的環節在這里完成。“這么做是為了讓來往的行人都看到,我家的烤肉原料選用的都是新鮮的、本地肥豬的后腿肉,讓所有人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時也接受大家的監督。”
年關將至,穆陽烤肉的需求量增加,螺峰正傳烤肉店顯得格外忙碌。“每到過年過節大家放假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銷量會達到平時的三倍以上。”烤肉的制作工序煩瑣費時,王乾明本著負責的態度,每個環節親力親為,每天只有五個小時睡覺的時間。
“萬事開頭難。別看我們現在生意這么好,在創業初期,因為沒有添加防腐劑,我們就碰到了大麻煩。”王乾明說,烤肉不加防腐劑,就算真空包裝,不出十天,肉就發霉了。如何讓烤肉既保證健康又能長期儲存呢?這讓全家人都犯了難。
這時,王乾明想到了大學時的班主任——一位研究食品的教授,“班主任經驗豐富,我把遇到的問題一一向她請教,她很快地就指出了問題所在,我烤肉店現在的成功多虧了老師的幫忙。”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王乾明改進技術,增設無菌室,購置了紫外線殺菌燈、緩壓高溫滅菌機設備。經過四個月的研究,殺菌后的烤肉,保質期從一周延長到了兩個月,成功解決了烤肉儲存難題。店鋪名氣也越做越大,備受消費者青睞。
現在,王乾明已經在當地開了第二家分店,下一步希望將烤肉銷往全國各地,讓穆陽烤肉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可。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