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了我們很多人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女高音歌唱演員李素華談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
“看了這部片子,我覺得片中用科學的態度說話很重要。到底PM2.5的組成成分是什么,對人的腦血管、心血管、肺、胃的損害狀況究竟怎樣,柴靜花了一些時間做調查。這個片子引起輿論關注是一件好事,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所處的特殊發展階段以及政府在治理霧霾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
“北京會設一個常住人口規模的上限值,要按照這個人口規模來配給城市基礎設施、水電氣熱、路網等。北京到底能夠容納多少人,水資源、土地、生態資源能夠支撐多少人在這里相對宜居的生活,不能是一個無窮的數,所以讓各方面專家測算出北京人口增長的上限值。現在開始就要把人口的增速降下來。”
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長陳剛
“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要注意防止腐敗。通州進行城市副中心建設,必然要啟動很多項目,拆遷、融資的任務也很重。要注重建筑質量,嚴防腐敗。千萬不要‘樓起來了,人倒下了’。”
北京市人大代表、市長王安順
“娛樂界應該譴責所有吸毒者。去年,一些知名演員和歌手被發現吸毒,這種行為對他們自己和娛樂界都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作為公眾人物,娛樂圈人士應該自我約束。”
尹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一級導演
“媒體不應該僅僅是娛樂大眾,還應該承擔起培養大眾美學意識的責任。媒體不應只追求收視率,或者把藝術轉變為娛樂節目。”
田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值得高興的是,不僅女干部、女技術人員延遲退休的政策實施了,而且《通知》還沒有‘一刀切’,如果由本人申請,可以在年滿55周歲時自愿退休。以高級女技術人員為例,她們在50歲左右不僅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小孩也長大了,可以發揮很大的優勢。”
張禮慧,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我絕不會把9歲兒子送出國讀書。中國基礎教育底子扎實,內容豐富科學,學生在學校也能學到其他技能。我讀過兒子所有的課本,非常有條理,也很有趣。西方提倡“放羊式”教育,但最終學生學不到多少。中國教育者應該有信心。但有時學生的考試和作業負擔比較重,因此要給學生減負。”
徐玖平,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應該打破出租車行業壟斷,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出租車資源配置。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現行法律對于賣淫、聚眾淫亂的懲處僅限于異性間,應補充同性淫亂行為的規定以預防艾滋病的傳播。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孫建方
盡快更新人民幣版本,有效震懾腐敗官員“巨額藏現”。
中國著名民主黨派九三學社
希望加快罕見病立法,推動“孤兒藥”(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罕見病的藥品)的研發。
四川制藥企業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
中國游客到日本購買高價大米并非大眾行為。國人購買一些當地特色品送給親朋好友很自然,不必提升到食品安全高度進行討論。個人而言,我不會吃日本的牛肉大米蔬菜。
牛盾,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
我和張國立都認為,能不能選擇50個或更多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里,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馮小剛,全國政協委員、導演
為什么廣場舞這么受歡迎?跳廣場舞的大媽,其實是一種自創的文化團體,大媽們現在到處找不到跳舞的場地,體現出了我們老年文化產業亟待發展、老年人文化需求急需得到滿足的體現。銀發產業其實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胡曉義,全國政協委員、人社部副部長
9月10日的教師節缺乏必要的歷史意蘊,無法彰顯中國教育傳統的文化內涵。而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當今教學改革的方向。建議將教師節改期到孔子誕辰日,即9月28日。
周洪宇,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不是說現在令計劃出問題了,我和他撇清關系。令計劃既不是我的近親也不是遠親,也不是一個村的。過去,90年代初,我的職位比令計劃高,香港媒體報道說令計劃是我弟弟,有當時的職位是沾了我的光。后來令計劃官做大了,進了中央政治局,而我到了審計署任職,又報道說我是他弟弟,我沾他的光了。說老實話,我做勞動部副部長的時候,他還在上學讀研究生呢。
令狐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GDP的目標是7%以上還是以下,并不是重點。關鍵在于背后的內容,是以什么方式實現的。中國2015年能夠實現7%的增長目標。因為這給刺激增長的政策措施留出了空間。但實現高質量的增長還需要做的更多。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經濟是受到新的增長點驅動,改進經濟結構會有所支持。消費也需要繼續增長。為保證經濟高質量增長,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新增就業數量也需要增加。”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隨著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我們對深化經濟改革要有信心。當前經濟下行和前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質量有關。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也增加了國內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沒有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拉力不夠。要繼續發展房地產、放寬購房政策、加大廉租房與平價房建設。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發展,也要創造新的市場來刺激消費,穩定增長。”
厲以寧,北京大學著名經濟學家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產能過剩;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相關的金融風險;以及房地產市場降溫。只要時間充足,第二、三大挑戰都可以解決,但產能過剩的問題會帶來巨大的經濟陣痛,因為消除過剩產能會嚴重影響就業。這種陣痛不可避免,這是我們為經濟轉型所要付出的代價。”
張懿宸,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的環保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經濟增速放緩,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費增速也將隨之下降。國家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用嚴格環境標準的手段,為環境治理創造了條件,也給環保產業發展帶來了空間。過去,政府是環保業的主要投資者,但今后將把專業化環境治理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引入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特別是在污水處理和城市垃圾處理領域。”
文一波,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