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媳婦與婆婆
有一個年輕的村婦問醫生:“有什么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我受不了她的虐待了!”醫生告訴她:“可以常給你婆婆吃甜芋泥,百日后無病自死。”百日過后,村婦向醫師哭訴:“婆婆突然改變她的態度,變得對我非常和善,可是她已經吃了一百天的甜芋泥了,怎么辦呢?”醫師聽完笑著說:“放心好了,你婆婆不會死啦!”
甜芋泥不會毒死人,它只是一道可口的點心。由于媳婦經常面帶笑容去伺候婆婆,婆婆也經常吃到媳婦準備的甜芋泥,因此婆婆改變了態度,并且善待她的媳婦。
【感悟】
恩生恩,怨生怨,恩恩相還難有盡,怨怨相報何時了。基督教《圣經新約》中有這么一句話:“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是一條做人的法則,被稱為人際關系上的“黃金法則”,又稱為“為人法則”,幾乎成了人類普遍遵循的處世原則。
故事2 卓別林宴請流浪漢
卓別林早就想拍一部關于流浪漢的喜劇,然而,雖然作了許多努力,但仍是不夠滿意。
一天,卓別林在舊金山的大街上遇到一位流浪漢。他靈機一動,迎上前去:“你好,我看你一定很餓了,我也餓了。一塊到飯店吃一頓吧!”流浪漢十分高興,心想一定是遇到一位樂善好施的虔誠的基督徒了。于是兩人走進了一家飯店,卓別林特意多要了一些酒。流浪漢不客氣地狼吞虎咽大吃起來。酒足飯飽之后,兩人便乘酒興侃侃而談。流浪漢便把自己如何漫游,如何搭便車,如何在“上等客車”上被抓住等趣聞全部告訴了卓別林,同時還表演給卓別林看。卓別林認真地聽著,仔細地研究他的表情、姿勢和性格。在吃飯過程中,一部新的影片的大體輪廓已經在卓別林的腦子里構思出來了。后來,這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
【感悟】
無論你有多么成功,虛心向別人學習,總會讓你受益良多。
故事3 君子之交
元末明初年間,送禮之風大興。《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當時是社會名流,為人正直,對這種腐敗風氣不滿,但有些時候又難以推卻,只得也學著“送禮”。
有一次,蘇州府的州官劉老爺六十大壽,邀請他赴宴。施耐庵讓家人挑了兩壇“酒”,他拿著一副對聯,前去祝壽。劉老爺見施耐庵登門來祝壽,十分高興。
席間,劉老爺為炫耀自己與施耐庵的深厚交情,專門讓用人將施耐庵送來的酒啟封,在座的賓客每人斟上一杯。眾人一嘗,覺得沒有什么味道,清淡如水,可是誰也不敢說,一怕得罪州官;二怕不吉利。只好違心地叫好說:“真乃好酒也!”
施耐庵聽后卻哈哈大笑說:“我還有一副對聯贈送大人,請懸掛。”劉老爺急忙叫用人將對聯展開,上聯是:朋友之交,下聯是:清淡如水。滿堂賓客頓時鴉雀無聲。
劉老爺臉色一沉,馬上自我解嘲地說:“好!好!好!圣賢有言,水淡為情濃,更顯交情之厚也!”結果,這兩壇清水被喝了個精光。
【感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一種與天地共存的默契;而世風日下,一般朋友之間的交往,卻是禮輕了就要受人鄙夷嘲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