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歲上大學時,一開始是有很多心理不平衡的,因為自己的長相、家庭條件等跟同學差距比較大。但是我后來領悟了,在大學四年里慢慢地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
當年,我們同學之間的攀比可能跟今天不太一樣。我們當時攀比的是誰讀的書多,誰在同學面前發表的觀點受重視,誰寫的詩多——因為當時寫詩能找到女朋友。但是我比較悲慘,從詩歌的總量來說我寫得很多,寫了600多首詩,但是沒有吸引到一個女孩子,也沒有發表過一首詩。今天的女孩子可能會說詩人與窮人沒有什么區別,詩人打動不了她們的心,而實際上現在寫詩打動人心的好像也不是很多。
我們班當時有一個著名詩人,現在在文學界還比較有名的,他的筆名叫“西川”,不知道大家讀過他的詩歌沒有。他的真名叫劉軍,他當時在北大開個人詩歌朗誦會,我也去聽,朗誦完了以后發現“嘩啦”一下,五六十個女孩子追著他走,結果我就追著五六十個女孩子走……我是個非常蹩腳的詩人,如果我當初寫詩成功了,也許就不會放棄文學了。但現在回想起來,當個蹩腳的詩人也有好的一面,為什么呢?因為終于發現自己不是那個料,所以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p>
大學時代的努力和奮斗會使你進步,但更重要的是發現你的天分。我后來發現我的天分是做培訓。有時候,你喜歡做的事情并不能讓你成功。我到今天還是很喜歡文學,但我只把它當作我的業余愛好,不靠它謀生。如果我靠它謀生,可能早就餓死了。
不管你是想創業,還是想成為一個政治家,或是想要在任何事業中取得成功,除了擁有天分之外,你還需要具備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天分,那么這些東西就顯得更加重要。它們是我們的韌性、耐心、勤奮、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在經過一些事情后發現,持之以恒比天分還要重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