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古諺語有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所以我們平時說話很重要。尤其是演講,更要注重其技巧性和藝術性。勵志人生網的小編給大家精選了關于演講藝術的小故事4則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故事一這首詩有點問題
有位教師舉辦講座,這時會場秩序比較混亂,學生對講座不感興趣,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首詩:“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完后他說:“這是一首有名的唐詩,廣為流傳,又選進了中學課本。大家都說寫得好,我卻認為它有點問題。問題在哪里呢?等會兒我們再談。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讀書與質疑》……”
這時全場鴉雀無聲,學生的胃口被吊了起來。
演講即將結束,老師說:“這首詩問題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見雁飛?既是嚴寒季節,北方哪有大雁?……”這樣首尾呼應,能加深聽眾印象,強化演講內容,令人回味無窮。
【感悟】
這位教師懂得制造懸念,但不是故弄玄虛,又能在適當的時候解開懸念,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也使前后內容互相照應,強化演講內容,令人回味無窮。
故事二 就是開頭和結尾
卡耐基曾訪問過工業家詹森,他當時是詹森公司的總裁。
令卡耐基感興趣的是,詹森是個能讓聽眾笑、有時且能讓他們哭、并總對他的話長記不忘的演說家。
“你來得正好。”詹森站起來對卡耐基說。“我有件特別的差事要做呢!我已草草記下今晚對工人講話的結尾。”
“把腦子里的講演從頭至尾整出頭緒來,真叫人大舒一口氣呢。”卡耐基說。
“噢,它們尚未完全在腦里成形,”詹森說,“還只是籠統的概念,以致我想用來作結論的特殊方式。”
【感悟】
詹森不是職業演說家,從未考慮過用什么鏗鏘的言語或精致的詞句。不過,他倒從經驗中學到了成功溝通的秘訣之一:若要講得好,必須有個好開頭和結尾。他了解欲使聽眾印象鮮明,必須使演講的內容合理地推進,以歸納于結論。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