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向弱項挑戰,向懶惰挑戰,向陋習挑戰。下面勵志人生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名人勵志人生,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崔永元
崔永元去日本NHK電視臺訪問,那里正培訓傳媒學生,崔永元申請進去聽一節課。一位日本學生走到前面用中文演講,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地名:仙臺、水戶、名古屋。就聽見下面日本學生笑了起來。
崔永元不明所以。這時,演講的學生問崔永元:“崔老師,你知道這三座城市在日本意味著什么嗎?”崔永元實在想不出來這意味著什么,就很老實地說不知道。演講的學生說:“這三座城市是日本出產丑女的城市。”下面的學生樂開了花。
崔永元幽默地問了一句:“咱們班,現在有這三座城市的女學生嗎?”
女學生都趕緊擺手,男學生笑得更歡了。演講的學生說:“這三座城市,我都去過,說實話我不認為她們丑,她們打扮時髦、活潑可愛和東京的女孩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她們的頭發總是卷卷的,另類而有特點。”
有學生不同意了,一個日本男孩站起來說:“這三座城市的女孩就是不漂亮,和東京的女孩沒法比。”一個女孩站起來,說:“我的家人也這么說。”大家爭論起來。
這時,有學生問崔永元:“崔老師,中國哪座城市和日本這三座城市一樣出丑女呢?”屋里立刻安靜下來。崔永元笑了笑,說:“我們的國情和日本不一樣,你們愛選丑,我們不是,中國人含蓄包容,只選出美女的城市。”
大家先是一愣,然后給了崔永元熱烈的掌聲。
篇二:
人不會一輩子倒霉
正是年輕時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和主持新聞類節目積累的閱歷,讓他對于婚戀這個社會性的話題有著獨到的見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態,由此,此檔經他主持的節目一經播出,便火遍全國。
孟非:人不會一輩子倒霉1971年,他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后來隨父母的工作調動來到了南京。1990年高考落榜之后,他南下深圳尋求發展。來到深圳后,他馬不停蹄地開始找工作。然而,奔波了十幾天,他竟然一無所獲。眼看身上帶的錢所剩無幾,他只好從小旅館搬出來,住進了破爛不堪的簡易房里。那段時間,他每天所做的都是從街邊撿來的舊報紙里收集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應聘。
輾轉奔波了一個月后,他終于應聘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工作。這份工作累且報酬少得可憐,還得時常忍受苛刻老板的責罵。和著淚水與汗水,他勉強做了一個月,便離開了深圳。
回到南京后,他做了一名印刷工人。這份工作要不分晝夜地連續3天工作,每10個小時,才能休息一次,而且要是手腳稍微慢一點,在規定的時間完不成流水線作業,就會影響下一個環節,會受到班組長的一頓大罵。即使這樣,為了生存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拿到第一個月薪水的時候,他報了成人高考。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開始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要改變命運,只有靠知識。他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無論多忙多累,他都會準時出現在課堂里。這種一邊打工一邊上課的生活,讓他的休息時間少得可憐。由于勞累過度,工作的時候他的手被卷進了機器里,后來由于搶救及時,他的手保住了,但也因為這件事丟了工作。
1994年2月,他憑著自身過硬的素質,應聘進了江蘇電視臺文藝部,做了一名體育組的接待員。雖然這份工作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但能進入向往已久的電視臺,也足以讓他歡欣鼓舞了。
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做了一年“茶水小子”。1994年7月,拿到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莆膽{后,他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更高的目標,那就是不能再做“茶水小子”,自己也要做一名記者。
有了目標后,他就一門心思朝著理想的目標往前奔。他每天早早來到臺里,利用幫記者們打掃衛生的機會熟悉記者的工作流程,在一些老記者出去采訪時主動請纓扛攝像機,因此學會了一些采訪技巧和攝像機的操作。與老記者混熟后,他的勤奮與吃苦肯干,終于打動了老記者,漸漸地,有些小新聞,老記者便交給他。雖然自己僅僅是個將名字署在老記者后邊的幕后記者,但他還是非常高興,因為他將這種得來不易的機會當成了鍛煉與提高自己的平臺。
之后,隨著在電視上曝光頻率的增加,臺領導終于注意到了他,破例允許他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可以出去跑新聞。領導的“法外開恩”讓他終于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從此,他每天透支體力拼命趕做節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片子,心里還是充滿了成就感。
1996年8月,他作為總攝影參與拍攝了26集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該電視片在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憑借著這個成績,他終于被轉成了正式記者。
接下來,他的事業一帆風順。1995年,江蘇電視臺為了搶占先機,組建了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籌備了一檔10分鐘的深度報道欄目《都市傳真》。他進入該組后,正式開始了跑社會新聞的歷程。
2002年1月,江蘇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決定改《南京新聞》為新聞直播節目,起名為《南京零距離》,宗旨是“為平民百姓服務”。經過激烈的角逐,在面向全社會的公開競選中,他以絕對優勢勝出?!赌暇┝憔嚯x》第一期播出后,他詼諧幽默像拉家常似的主持風格,就受到了電視觀眾的歡迎。由于關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沒過多久,《南京零距離》收視率就一路飆升。與此同時,他也成為《南京零距離》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觀眾親切地將他稱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10年,江蘇電視臺新增了一檔婚戀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臺領導將節目主持的重擔交給了他。從新聞節目到情感真人秀節目,幾經磨合他很快適應了主持角色的轉換。正是年輕時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和主持新聞類節目積累的閱歷,讓他對于婚戀這個社會性的話題有著獨到的見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態,由此,此檔經他主持的節目一經播出,便火遍全國。這檔節目,不但捧紅了許多80后的交友選手,也讓他迎來了事業的巔峰??恐钦\勿擾的人氣,他成功入圍第四屆華鼎獎主持人榜單。
他就是江蘇電視臺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對于曾經的艱辛,孟非有自己的看法:“人不會一輩子倒霉,總會有云開日出的時候,而成功的機遇,總是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是苦難中積聚的力量一步步將我引向了成功,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成名之前艱辛打拼的那段歲月,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從搬運工到“最睿智的月老”,孟非經歷了十幾年的磨礪。那么你呢?為了成功,你準備好了嗎?
篇三:
沒有一種愛的名字叫卑微
從她記事時起,大舅就好像不是這個家的人。記得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剛被收容所送回了家,和街上的叫花子沒有多大的區別。外婆在屋里大聲地罵,他蹲在一旁小聲地哭,像受傷的小動物。那么冷的天,身上只有一件破破爛爛的單衣。門口圍了一群好看熱鬧的鄰居,對著他指指點點。
不多久外公回來,一見他這樣子,就跑到門背后去拖了一根扁擔出來,劈頭蓋臉地向他打去。他“嗷嗷”地叫著,卻不敢躲閃。爸爸沖上去搶外公手里的扁擔,他跪在地上含糊而大聲地叫著,仔細地聽,是“爸爸我錯了”。后來她知道,那是她大舅,小時候生病把腦子給燒壞了,是個傻子。
外公那時在外面當包工頭,還是有些關系和財力的。沒多久,就將大舅弄到了養路段,反正是純體力勞動,傻子也能干得下來。
大舅于是常常回家來,手里拎著單位發的東西,有時是油,有時是水果,有時是肉。巴巴地送到外婆面前,卻還是常常被罵一頓。她當時年紀小,覺得外婆一定是大舅的后媽,否則怎會如此待他。直到成年,她才知道,親人之間也有世態炎涼。
大舅待她也是極好的,每次回家總不忘給她帶上些好吃的:糖葫蘆、棉花糖、大蘋果,開始她很高興,但年紀慢慢大了,她也就不太稀罕這些小玩意了,也開始像家里的其他人一樣,冷眉冷眼地對他。一年年地過去,大舅一直是家里可有可無的編外成員,沒人心疼注意他,都希望離他遠遠的,免得給自己找麻煩。
那年的冬天好冷。年前,外公去世了。
剛從殯儀館出來,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討論財產問題。外公的骨灰盒靜靜地放在一邊,上面是他的遺像,冷冷地注視著這一群被稱為兒女的人。媽媽和爸爸在外地,沒能趕回來。看著那些爭得面紅耳赤的容顏,她突然覺得好陌生好可怕。
就在戰爭已經進行到白熱化,幾乎要訴諸武力的時候,一旁突然傳來了撕心裂肺的號哭聲。房間靜了下來,她看見,大舅正跪在外公的骨灰盒前,號啕大哭,就像多年前第一次看見他跪著說“爸爸我錯了”一樣。忽然,她的眼眶就熱了。父母長年在外,她一個人待在這個并不溫暖的大家里,不是不覺得寂寞的,只是她已經學會用疏離和冷漠來包裹自己。這一刻,她突然意識到,這個家里,還有一個比自己更孤獨更缺少關愛的人。他也是她的一個親人。
沒多久,父母回來了。媽媽臉色蠟黃,一見到外公的遺像就昏了過去。在醫院里,她聽見醫生和爸爸的談話,知道媽媽得了絕癥。家里存折上的數字嘩嘩地往下掉,媽媽卻一天比一天虛弱。她天天陪在媽媽身邊,那幢大房子里的親人,僅僅禮節性地來過一次。只有大舅,常常會下班后過來,一聲不吭地坐在旁邊陪著她們。
家里的財產之爭還在進行。而她們這里,卻等著那筆錢救命。爸爸每天四處求人,希望他們能夠快點達成協議,或者先支一部分錢出來給媽媽治病。但得到的都是模棱兩可的回答,誰都說做不了這個主。他們像推皮球一樣,將爸爸推來推去。最終,協議還是達成了。大舅是傻子,而她家急需用錢,不可避免地,他們得到了最少的一部分,因為算準了他們不會再鬧。那是一幢位于城郊的年久失修的房子。那天,她聽見爸爸在和大舅商量,說要將房子賣了換成錢,一人一半。家里的錢已經用得干干凈凈了,而醫院那邊卻似一個無底洞。大舅傻傻地笑著,含糊地答應道:“好!”她在屋里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房子終于賣掉了。爸爸當著大舅的面,把錢數成兩份,用報紙包著,將其中的一包遞給了大舅,然后揣著另一包急急地帶著她往醫院趕。剛走出樓道口,就聽見后面有腳步聲追來,還有含糊不清地叫她名字的聲音。她一驚,心頭一冷,醫院已經下了最后通牒:再不交錢就要停媽媽的藥了。她扭頭看爸爸,也是面如死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