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經(jīng)典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花時間去閱讀感悟的,那么經(jīng)典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經(jīng)典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作家的八卦
作者:周立民
如今是圖像的時代,翻開報紙都是明星消息,拍拖、大婚、出軌、離婚……主角頻頻更換。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灰頭土臉的作家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曾有揚眉吐氣的時候,當時的報紙上就有不少“作家消息”,那是十足的明星待遇。
看這篇,寫得何其火爆:“巴今先生身量不高,頭發(fā)亂亂的,面色蒼黃。嘴邊有一支紙煙,身上穿著一件綠色天鵝絨的俄國農(nóng)民穿的高爾基裝的外衣。這外衣對我并不生疏,因為我曾見過一個安那其主義者也穿著同樣的一件。”談到寫作計劃“巴今先生”說:“我計劃寫一個長篇……寫成大約要有兩千多萬字,即使剪裁緊縮地寫,怕也要有一千多萬字呢!”“……更想使我的作品長度打破全世界的小說長度紀錄,作一個世界長篇小說最長紀錄的保持者……別看我身量短小,要知道我的思想,我的熱情是長、長、長極了!”(辣夫斯基《訪問貳·中國長篇小說家巴今》,1933年5月17-20日天津《庸報·另外一頁》)“巴今”不是我抄錯了,是作者玩兒的把戲,用相似的字來迷惑人,真真假假,安能辨我是雌雄?
更多的是短短的一條消息,什么“巴金拒愛”、“巴金怕失節(jié),絕不拍照片”、“盧葆華崇拜巴金”、“趙清閣再度追求巴金”這類東西。有篇作者署名“沙”的消息這樣寫道:“他是一位沒有家的人,本來像他那樣每年收入很不錯的人,生活一定很好。可是不相識的人碰到他時,一定不會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金。他終年總是穿了那一套不稱身的西裝,平日用度也是這樣地儉約。不抽煙,不飲酒,不跳舞,偶爾也會花幾毛錢進電影院,可是目的只是在黑暗里打一次瞌睡,難得真正地看一次。”(《怪的巴金》,上海《娛樂周刊》第2卷第3期“文藝”,1936年1月18日)巴金究竟愛看電影,還是愛去電影院睡大覺?更可笑的是1939年4月11日出版的上海《青青電影》第4年第2期,又以《巴金到電影院去打瞌睡》為題把這一條消息翻炒了一次。最為不幸的是某些戴高帽的博士看了這條,仿佛得了秘籍,捋著袖子要“考證”一番。
想當革命家的巴金,不幸成了小說家,更不幸的是很多癡心人吃了雞蛋,偏偏想看生蛋的雞是兩條腿還是三只腳。偏偏,巴金缺乏明星心態(tài),不會利用現(xiàn)代傳媒。他向來認為作家靠作品說話,對于登這些消息的“小報”嗤之以鼻。這下子可捅了馬蜂窩,“嗡嗡嗡”跳出一群蒼蠅,不蜇人,煩人。
陷入這樣的無物之陣,真是百口莫辯。比如有人說巴金到蘇州不肯照相,巴金聲辯這是造謠,他那時根本沒有去過蘇州。所有批評他的人都不去追究這最基本的事實,卻攜帶私憤、滔滔不絕借題發(fā)揮。靈犀罵巴金“無聊,無賴,無恥,無人格”,證據(jù)居然是造謠的小報記者的這段話:“這雖不是我自己聽到而由我的朋友把他親耳聽來的告訴我;但這就和我自己聽到?jīng)]有分別,因為我敢擔保我的朋友是不會說謊的。我又相信我的朋友是確很有機會可以聽到這種話的,同時我又深知我的朋友是不會誤聽而猜錯的。”(靈犀《正告巴金》1936年9月30日上海《社會日報》)
經(jīng)典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杜夢杰不安的青春突圍
作者:陳世冰
杜夢杰出生于1989年,是眾籌平臺“追夢網(wǎng)”的創(chuàng)始人。追夢網(wǎng)致力于幫助年輕人發(fā)現(xiàn)并參與小眾、新鮮、有趣的生活體驗,至今已經(jīng)為超過800個項目眾籌到逾1000萬的風險資金。
杜夢杰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他每天待在家里與電視和書本為伴。但正是在那段時間,小小的杜夢杰竟喜歡上了古裝連續(xù)劇和武俠動作電影。每天待在屋子里的杜夢杰那時喜歡天馬行空地幻想,把自己想象成江湖中的英雄人物。這可能是后來杜夢杰行走天涯、進入俠義世界闖蕩的思想啟蒙。
杜夢杰在讀大二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個源自英國的公益組織——“雷勵中國”的甘肅遠征活動——去騰格里沙漠種樹,做環(huán)保。從小就有文人、俠客情懷的他當即決定參加這個活動。這個活動的唯一要求是,參加活動的人只能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募捐資金,不能向父母要錢也不能問朋友借錢。
于是杜夢杰第一次知道了籌款這個概念。以前沒有錢就向父母要,或去做家教掙點兒零用錢,從來不知道還有籌款這么先進的理念,說白了就是像討飯一樣要錢,人家叫籌款,很高級。
杜夢杰把自己喜歡的書拿出來,賣了1000多塊錢。但這離去甘肅的經(jīng)費還差很多,他這時做了一件對他后來創(chuàng)業(yè)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他在學校的網(wǎng)站上打出了一個廣告:你支持我10元錢,我在甘肅以你的名義種一棵樹。大學生們都覺得橫穿西部沙漠去種樹這件事情很酷,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有近200個同學支持他,杜夢杰很快就籌到了3000元錢。
也是這次經(jīng)歷,讓杜夢杰第一次知道了“間隔年”這個概念。在歐美國家,許多人會選擇在大學畢業(yè)前休學一年,以打工或公益實踐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大四的時候,杜夢杰決定休學一年去旅游,當然了,此時杜夢杰的最終目的是想檢測一下自己心中那個隱藏的夢想——籌錢,創(chuàng)業(yè)。花了近一周的時間,詳盡、煽情的籌款信出爐了。杜夢杰伸了伸坐僵了的腰,看著眼前的這封信,就像給自己的夢想安上了翅膀,把它發(fā)到了網(wǎng)上。沒想到這封信竟然在網(wǎng)上火了。很多人表示支持并送上了美好的祝愿,最后杜夢杰成功地籌到6萬塊錢。
在一年的時間里,杜夢杰到過尼泊爾,到過迪拜、巴林。在印度,他去做艾滋病公益項目志愿者;在阿富汗,他給物流公司CEO做助理。在阿富汗時他遇到塔利班武裝組織的炸彈襲擊,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杜夢杰,那時覺得生命是最重要的,于是他決定停止遠行,回國創(chuàng)業(yè)。
杜夢杰在回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一次,一個朋友說:“你去國外遠行不是有很多人幫助你嗎?如果你做一個幫助別人去實現(xiàn)夢想、創(chuàng)意的平臺,是不是可行?”對啊,這個創(chuàng)意讓杜夢杰一下子興奮起來,那就來做這件事吧。
20xx年初,杜夢杰創(chuàng)立追夢網(wǎng)。創(chuàng)業(yè)之初,他帶領(lǐng)團隊照搬國外做得最成熟的眾籌平臺,做了十多個類別的全品類覆蓋眾籌平臺。因為沒有資源和推廣渠道,網(wǎng)站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苦苦思索的杜夢杰最后決定回歸初心,從自己喜歡的、自己了解的事開始,于是,一個幫助年輕人或者說“90后”通過眾籌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體驗他們喜歡的生活方式的網(wǎng)站定位就此確立。
20xx年7月,已經(jīng)擁有了日均2萬用戶訪問的追夢網(wǎng)與AIESEC(國際經(jīng)濟學商學學生聯(lián)合會)簽署了獨家眾籌合作協(xié)議。追夢網(wǎng)將為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AIESEC海外交流項目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平臺和服務,幫助更多年輕人完成夢想之旅。令人叫絕的是,追夢網(wǎng)近期還直接推出了“輕松籌”這樣一款“一分鐘籌款神器”。無論是“技術(shù)宅”籌錢做一款屬于某一群人的游戲,還是肥胖少女籌錢做減肥基金,只要你敢想,你就能在上面玩出不一樣的精彩。
20xx年9月,快速成長的追夢網(wǎng)迎來了世界著名的IDG資本的“天使投資”。
杜夢杰成功了,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年輕人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敢于做夢。他說:“追夢網(wǎng)在做的,就是用借力的方式,幫助一個個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的才華,讓有時靈光一閃的夢想成為生命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溫暖并榮耀一生。”
經(jīng)典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朋友都是兄弟姊妹
作者:陳坤
有時候看著我的大弟弟,看著他笨笨的樣子,我心里又是愛,又是難過。從小到大,我老是欺負他,他總是保護我。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弟弟跟著我的爸爸和繼母生活。我爸爸開了一個修理廠,很破舊的一個廠子,在路邊,連門都沒有,敞開的。爸爸接的業(yè)務就是給那些東風車換輪胎之類的。是你想象得到的,二三線城市,最爛的那種修理廠。廠里有一個很破的傳達室一樣的房子,弟弟晚上就在那兒過夜。
那時候弟弟才十歲,晚上怕丟東西還要起來巡夜。一個十歲的孩子起來巡夜,你可以想象嗎?就跟我兒子現(xiàn)在一樣大。
所幸他住的地方有一部公用電話,爸爸讓弟弟看電話,平時有人打電話,他可以收一點錢。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弟弟從修理廠走了三站地來到媽媽家,他不舍得坐公共汽車,就走路過來,一進家里,便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錢給媽媽說:“媽媽,給哥哥跟小弟買肉吃。”
你知道,我們跟著媽媽是很幸福的,但我弟弟跟著我爸爸,爸爸對兒子是很嚴厲的,不像媽媽那么親密。并且弟弟跟著繼母過,繼母有自己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怎樣的。小時候我們也被打,但是小孩子被親生父母打和被一個陌生人打,是不一樣的。所以,弟弟小時候的生活沒有我們那么溫暖。
可是,那一年冬天,我弟弟走了三站地回家,把一些零碎的錢交給媽媽說:“給哥哥和小弟買肉吃。”小時候家里很少吃得起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做一頓肉吃。那一年過年,弟弟在那么苦的情況下還記得給哥哥買肉吃。這就是親情,血濃于水的親情。
長大的過程中,我對家人表達愛的方式是給他們物質(zhì)上的溫暖。小時候在貧寒中長大,以致在我的心里,最基礎的物質(zhì)溫暖也許比什么都來得真切實在。比如我從歐洲回來,節(jié)約下來的五千塊錢,也給了弟弟。
那時候我弟弟十九歲,已經(jīng)在社會上工作了,但不是很順利,身上也沒有錢。我就偷偷塞給他五千塊錢,當時這是很大一筆錢。我跟弟弟說:“你要存一部分,萬一媽媽的生活費用完了,這個錢可以應急。另外你現(xiàn)在交朋友了,給自己買點衣服。”他不要,但是我一定要給,必須給。在我的心里,永遠認為,家人比我更需要錢。
很多年后,有一次我隨口問弟弟:“哎,當時給你的五千,還剩下多少?”我弟弟很靦腆地說:“都存起來了。”我才知道,弟弟一直存著那筆錢,一分都舍不得花。原來他擔心媽媽的錢用完,所以一直存著。
這就是我弟弟。
親情在我生命里占據(jù)了很大一塊位置,可以說,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情感。在我的概念里,似乎沒有純粹的友情,也沒有純粹的愛情,它們最終都會演變?yōu)橛H情。只有親情,才是最堅固、最踏實的情感,也只有親人,才不問理由。
有一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我極其沮喪,不知道壓力來自哪里。那天喝多了,心情特別郁悶,我打電話給周迅,醉醺醺地對她大喊:“你要出來!我現(xiàn)在很難過!你現(xiàn)在給我出來!”
她就來了。
看見她的時候,我特別難過,趴在桌子上說:“你知道嗎,我的人生里沒有朋友!”那時候頭已經(jīng)暈了,但是一直記得,周迅在那兒像撫摸一只小狗一樣在撫摸著我,緩緩地,很有節(jié)奏,一句話都沒有說。
后來等我們再見面的時候,她嘲笑我說:“你不是說,你沒有朋友嗎?”我說:“滾。”那時候已經(jīng)恢復常態(tài)了。
有些時候,在我脆弱時,小迅其實像我的姐姐。我常常講,小迅是我認識的女孩子里最善解人意的。在你需要她的時候,她不問為什么,也不會說教你,就像撫摸小狗一樣撫摸你。人有時候就是阻止不了崩潰,那時候,我要的不是你跟我講道理,也不是說教。心里都明白,就是情緒卡那兒了,當時過不去。也許,那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擁抱,一個不問理由的安撫,然后,過去就好了。
我一直相信,在你心靈快要崩潰的時候,可以無條件地、第一時間地、不問理由地出現(xiàn)在你身邊,給你撫慰和支撐的,是你可以作為親人的朋友。
其實在大多數(shù)時候,我更想在周迅身邊保護她。小迅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隨性的人,可能她的天賦全部展現(xiàn)在表演上面,生活里面就很需要別人照顧,經(jīng)常家里這個也不會弄,那個也不會弄,網(wǎng)絡不會,電器不會。我老是開玩笑說:“真是天才,天才就是這樣。”
有一次我們在家里喝東西,也是有點喝多了,我忽然很認真地跟小迅說:“我們未來一定要成為好人。”小迅說:“對!我們未來要成為好人!”這就是我們喝了酒之后,兩個小笨蛋說的話。
我跟小迅從來沒吵過架。我們兩個屬于不說話就可以待在一起的朋友,沒那么嚴肅,也不談嚴肅的話題。小迅會說:“我很難過,那些孤獨癥兒童……”她是很感性的。她給我看孤獨癥兒童的紀錄片時,我問她:“我能參與嗎?”她說:“可以。”她永遠在做一些很細節(jié)很溫暖的事情。有一次她跟我說:“我給你買了一雙筷子,這雙筷子你勤帶著,不要再用竹的筷子,因為那個不夠環(huán)保。”我看著她笑著說:“嗯,你真是絕不做秀的一例。”
趙薇不同,她像我的一面鏡子。我常說,好朋友是你的鏡子,見證你的成長。
我跟趙薇是那種可以吵架的朋友。我們在拍《畫皮Ⅱ》的時候有過一次很激烈的爭吵。爭吵來自對藝術(shù)的探索,我們在談表演的問題,本來談得眉飛色舞的,后來因為一個觀點的不同,就開始吵,吵得特別兇,還拍桌子,“這個不對!你懂個屁!”“你懂個屁!”雙方互撂狠話:“你這輩子再也別想跟我合作!”
那天把周圍的人全嚇走了,黃岳泰、孫儷他們?nèi)粐樑芰耍瑳]見過這么兇的吵架。緊接著上車的時候,我和趙薇各坐各的休息車,互相發(fā)信息:“啊,沒事吧?”“沒事!”第二天去片場的時候,黃岳泰和孫儷還以為我跟趙薇要絕交了,結(jié)果看我們倆見面后,跟沒事一樣。“哎呀我頭暈。”“啊,我也是。”昨天的事好像完全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我一直認為趙薇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生,我們在一起喜歡討論一些看似很“無聊”的話題,從大學開始就這樣。拍《花木蘭》時,我倆永遠在車上聊個沒完,旁邊的人都覺得我們是“神經(jīng)病”。在我看來,趙薇是一個可以一起討論事情并且絲毫不必顧忌態(tài)度的同學和好朋友。我很珍惜跟趙薇的吵架,因為我們都是真性情的人;再者,不是每個朋友都可以跟你吵架,也只有能跟你吵架的朋友,才會幫助你成長。
在我眼里,好朋友像一面鏡子,能照見自己的不足。有時候你可能會不舒服,但是這種照見是一種成長,讓你反省自己,不膨脹,以清醒的腳步往前走。
以前對朋友的定義是:要對自己好,要跟我談得來,要鼓勵我……越長大越覺得,朋友的定義是一面“鏡子”,需要你好好擦拭,才看得見自己。如果你認定對方是你的朋友,你就要去擦拭鏡子跟你之間的灰塵。擦掉灰塵,跟他們直面交流。無關(guān)乎態(tài)度,無關(guān)乎他們給予你還是你給予他們,重要的是,你享受到精神上的共鳴,享受到隨時隨地想起他們時的快樂。然后,你的行為邏輯、你的思維方式、你打電話的口氣……你的一切,都會慢慢受到他們的影響。你會珍惜他們,你會念他們的好,他們的生日你會記得。總有一天,他們變得像你的家里人一樣。
《畫皮Ⅱ》殺青那天,我有點不舍。我對老趙說:“你就要走了,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面。”老趙說:“胡說!像我們這么般配,以后一定好多戲找我們一起演。是吧,導演?”導演笑著說:“對。”
這些給我溫暖、助我成長的人,都是我的親人。他們支撐著我的人生,支撐著我往前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