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關于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里我們都能感悟出一句有哲理的名言,那么名人名言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名言勵志故事:把浩瀚的海洋裝進胸膛
幾年前,姚明在NBA賽場首次亮相時,一分未得,出人意料地交了白卷。
當晚,美國一個體育脫口秀節目“TNT”正在直播,談起姚明時,主持人巴克利笑得前俯后仰,一臉輕蔑與不屑,“姚明是中國的傻大個,根本不會打籃球。”他的搭檔史密斯立即反駁:“我看好姚明的潛力,也許他將來能拿到19分,”巴克利寸步不讓,竟然當眾與史密斯打賭:“如果姚明能拿到19分,我就親吻你的屁股!”
對姚明而言,這哪是打賭,分明是奇恥大辱!通過電波,此事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對他口誅筆伐,國內媒體甚至一度將巴克利稱作“惡漢”。惟獨姚明選擇了沉默。
事隔不久,姚明不孚眾望,給了巴克利沉重一擊。20xx年11月18日,美國洛杉磯客斯臺普斯中心座無虛席,火箭隊客場挑戰湖人隊,姚明終于爆發,接連得手,看臺上早已沸騰,不斷有人高喊:“巴克利親屁股!”此場比賽姚明上場22分鐘,共得了20分搶下6個籃板,并幫助主隊以93比89將湖人挑落馬下。
此時最沮喪的莫過于巴克利,因為人們都記著他的賭注。當晚“TNT”節目準時直播,為了避免行為不檢,史密斯特意牽了一頭驢進演播室,暫時代替自己。眾目睽睽之下巴克利滿臉尷尬,不得不硬著頭皮親了一口驢屁股。那天我專門守著電視,目睹了“惡漢”巴克利的狼狽相,真是大快人心,也算惡有惡報了。毫無疑問,此刻最解恨的人莫過于姚明,只可惜沒有親眼看見姚明如何“回敬”巴克利,一直引以為憾。
直到前不久,美國紀錄片《挑戰者姚明》在國內發行,心中的謎團終于解開。比賽剛結束,在火箭隊休息室,電視上正在直播巴克利親吻驢屁股的鏡頭,頃刻間掌聲雷動,隊友們歡呼雀躍,紛紛走上前向姚明表示祝賀。聰明的記者不失時機地給姚明遞上了話筒,問他此時有何感想?姚明淡然一笑,“我覺得巴克利很有意思,他沒什么惡意,只是想制造點噱頭而已。”意外之余,我震撼了。
一腳踏在鮮花上,鮮花卻把芳香留在了腳上,這就是寬容。面對曾給自己制造了奇恥大辱的“敵人”,姚明大獲全勝之后,非但沒有痛打落水狗,反而出言為巴克利開脫,這是何等的胸襟!是啊,如果一個人心里裝不下浩瀚的海洋,怎么可能擁有整個世界?面對“小巨人”,我們沒有理由不仰視。
名人名言勵志故事:所有絕境都必藏生路
他誕生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桑頓喬森林地區的一塊貧瘠的土地上。
他的出生,似乎就意味著要嘗遍世間的悲苦與辛酸。
3歲喪母,7歲喪父,童年的笑聲還不曾透出他的咽喉,他便成了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的孩子。
命運將所有的不幸都壓在他柔弱的肩膀上。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做出比山區里一般的孩子更為,艱苦的掙扎。他先是寄人籬下,為了生活,盡管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可還是吃不飽飯。沒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亦不曾擁有朋友。他每天過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勞動的同時,忍受主人和孩子的嘲弄以及虐待。
為了脫離困苦的生活,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不再經受摧殘,他先后跟從了5個主人,但遺憾的是,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在他14歲的深夜,他決定要有所突破,要徹底掙脫這種奴隸式的生活。于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清晨,他倉皇出逃。顛沛許久之后,他終于在一家鋸木廠找到了工作。無意問,他在工作中得到了一本名為《自己拯救自己》的勵志圖書,他想,自己也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他忽然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于是抓住了一叨可以讀書的機會刻苦鉆研。
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的求學經歷是個窘迫不堪的馬拉松。他一面工作,一面靠微薄的收入來斷斷續續地上學。從14歲念到23歲,他終于踏入了大學校門。
他知道這一切多么來之不易。因此,他不肯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甚至,為了逼迫自己努力讀書,他還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學習計劃。9年后,當同齡人正為前程忙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已經順利拿下了波士頓大學學位、奧拉托利會學士學位、波士頓大學碩士學位、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以及波士頓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
同時攻讀多個學位并未影響他的收入。畢業前夕,他已經積攢了2萬美元,以備創業。20xx年后,40歲的他成了一位旅店業里舉足輕重的大亨。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時候,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連年干旱致使經濟蕭條,日漸衰落,更要命的是那些對他來說是重要至極的旅店,均在一場場不知名的大火中被夷為平地。傾注了其一生心血的5000多頁的手稿,也在大火中消失殆盡。
他沒有就此屈服,盡管負債累累。他帶著永不變更的夢想來到了波士頓,開始了成功學方面的創作。比起以前,他此時更有資格投身這個神圣的事業。悲苦的童年,幾十年的奮斗生涯,傳奇的人生經歷讓他曾站在人生的最高處,又被拋入低谷。因此,命運的磨難,讓他對財富擁有著異于常人的領悟力。
1894年,在他心靈深處沉寂了30年的夢想終于實現。其處女作《偉大的勵志書》獲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一年之內就再版11次。截至1920xx年,僅在日本一國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冊。
3年后,他創辦了《成功》雜志,同樣獲得巨大成功。雜志單冊發行量超過30萬冊,擁有員工200名。但命運喜歡對他加以捉弄,1920xx年,《成功》雜志因先產生內部分裂,后得罪權貴而被告上法庭,無奈停刊。他又一次被命運從巔峰拋至谷底,債務纏身。
他仍不曾放棄,于7年之后再次創辦了《新成功》雜志。此刻的他,已是77歲高齡。直到6年后他謝世,這本雜志還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忠實讀者。
這就是奧里森·馬登——全世界公認的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歷史上最大的成功勵志導師,成功學之父。
如果有人要探尋奧里森·馬登的成功秘訣,那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有絕境的懸崖邊,都必然會暗藏著一條通往光明的生路。
名人名言勵志故事:在挫折中堅強,做好自己
男孩出生在紐約皇后區,六七歲時就有個夢想——到NBA打球。雖然這個理想似乎有些遙不可及,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點點成長著,一天天壯大著。
小時候,男孩曾夢想過牽著父親的手,跨過青草地去球場嬉戲,做各種動作:騰空,跳躍,疾馳,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親,會歡快地鼓掌,為他加油。
可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夢境里出現——他父親是個癮君子,幾乎沒有照顧過他。男孩走不進父親的世界,父親的思想與他完全隔絕,他和父親就像兩條平行延展的生命,沒有交集。缺少了父愛,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憑自己的意識行動,不管對與錯。當然,這也使男孩變得堅強,把他的意志磨煉得愈加堅韌。在沒有父親攙扶的情況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長著,努力做好自己。
在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里,男孩過著簡樸的生活,他體諒母親的辛勞,漸漸成熟起來。可在男孩12歲生日的燭光還沒來得及點燃時,母親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留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墻角哭泣,獨自去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轟然倒塌,但父親依然沒有出現,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后來,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這位76歲的老人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無法正常料理,哪里談得上照顧他?男孩知道,這里是避難所,是暫時的港灣。在這個老少重組的家庭,男孩奇跡般地頑強生活著,他開始接觸社會,關注人生的理想,與命運抗爭。他明白,要想徹底改變現狀,必須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兒時的夢想,瘋狂地在球場打球,不分晝夜。只有在球場,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才能迸發出與生俱來的力量。沒有父母管教,沒有約束,男孩把球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如行云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拼路上,上帝終于眷顧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云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灘的沙子,迅速被湮沒了。別人有經驗,有成績,而他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他沒有氣餒,努力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打球,練球,配合,提升。
可還沒等時間來證明一切,噩耗傳來——外婆與世長辭,他傷心欲絕,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潰的邊緣。也許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后,在他還沒從當父親的喜悅中醒來時,他六個月大的兒子就離他而去,喪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來。還有什么比精神重創更可怕的呢?可悲痛遠沒有結束,兒子的葬禮沒過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槍襲擊,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后沒幾個月,他又遭遇車禍。在緊接著的那個賽季里,隊友們如火如荼地拼搶著,而傷痛卻讓他成了看客。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他沒有放棄,總是勇敢地去面對,在挫折中升華著自己的人生。他說:“我經歷過很多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沒法挺過這些困難,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會把這些事情當成他們放棄生活、停止戰斗的借口。但是,這么多的困難,并沒有將我擊倒,因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雖然沒有成為NBA最好的球員,但是他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了每一個人。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從容走出陰影的豁達。雖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個賽季,但他至今都未獲得一項個人榮譽,不論是“全明星”,還是“最佳第六人”。面對別人友善的批評或不懷好意的指責與抱怨,他總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樂的。”
他就是湖人隊全能前鋒拉馬爾·奧多姆。20xx年6月18日,經過長達9個月的鏖戰,奧多姆和隊友們奮力拼殺,在總決賽的“搶七大戰”中,湖人以83比79擊敗凱爾特人隊,從而以4比3的總比分奪得20xx-20xx賽季NBA總冠軍。
在湖人隊,奧多姆沒有科比那樣光芒四射,沒有加索爾那樣咄咄逼人,也沒有阿泰斯特那樣瘋狂至極,但他用獨特的個性抒寫著自己的傳奇。
有人評價說:
因為有了奧多姆,洛杉磯這座城市更加光怪陸離;
因為有了奧多姆,湖人這支球隊有了更多娛樂元素。
當被問及今后的打算,奧多姆自豪地背誦著他們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眾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里含著金湯勺,甚至即便已經戴上了總冠軍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盡全力。”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