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并沒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以下是勵志人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歡迎閱讀!
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1:
“我今天想吃水餃,能送嗎?”“沒問題,立馬給你送到家。”13日晚,資深宅人“喵大王”在名為“春江花月”的小區業主qq群”上呼叫“水餃”,希望送“餃”上門。一會工夫,“喵大王”收到水餃,嘖嘖稱贊“好吃”!還有鄰居在群上給“水餃”建議:味道不錯,可以再多開發幾種餡……辣媽創業網上賣水餃 顧客可“私人定制”
“水餃”何許人也?是小區美女,還是“帥鍋”?網上賣的水餃,口感咋樣?
網上賣水餃受鄰居追捧
最近一段時間,春江花月小區qq群異常活躍,尤其是q友“水餃”。“晚上還有吃餃子的不?”13日,qq群上,“水餃”赤裸裸打起“廣告”。
網上叫賣餃子,非但沒引起網友反感,反而引來一片叫好:“明天晚上再買點來煮,味道還不錯,下次一樣來半斤”、“感謝老板的私人定制,沒有味精,寶寶吃了放心”……還有網友發來疑問:“水餃,你一天上網,哪個在做餃子喲?”
對網友提出的問題,“水餃”有問必答,認真傾聽各網友意見建議,賣完餃子后還會做客戶回訪。
“餃子”全手工包制的水餃,配以送貨上門的熱情服務,得到春江花月眾qq網友的認可。
辣媽不當上班族在家創業
“餃子”,原來是一位辣媽,名叫王歡,四川達州人。說起在網上賣餃子,她說,還得從老公劉剛說起。
王歡介紹,她畢業于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學的是法律專業。前兩年,先后在法院和外企工作過,雖然工資待遇較好,但她覺得工作狀態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辭職后在家帶小孩,兒子米樂今年1歲多。平時她跟婆婆一邊帶孩子一邊在家里做水餃。在老公建議下,去年4月17日,開始在網上賣水餃。
劉剛為此加了附近五六個小區的qq群,顧客就是附近幾個小區的業主。劉剛說,網上賣水餃不用支付門店費,成本壓力小了,才能夠在產品品質上多下功夫。劉剛是山東濰坊人,畢于成都理工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每天下班后,他會在家里幫忙搟皮、和餡,給老婆和老媽打下手。
雖然在網上賣水餃只是試水,但銷量都比較樂觀,“生意好時一天能賣上十幾斤。”既可以照顧家,又有相應收入的生活,王歡說這才是她想要的,待時機成熟時,也會考慮在步行街租一間門面。
各種奇葩餡可以私人定制
王歡說,她原先很少吃餃子。因為婆婆包的水餃好吃,后來她學著自己包。“做水餃就像是完成一部作品,別人吃得滿意我很有成就感。”王歡說。
劉剛說,下班后附近小區業主要水餃,一般都是他去送。他說,春江花月小區很多業主都喜歡吃豬網韭菜餡餃子。另外,白菜、蘿卜、芹菜、藕、都可以配豬肉和餡,味道各有千秋。
為滿足少數人口味,比如孕婦、產婦、小孩等,他們做水餃還可進行“私人定制”。定制的每樣口味都是單獨和餡,按訂餐人要求包制,比如番茄雞蛋餡的餃子。還有位小區業主想了兩天,把豆腐、蓮白、雞蛋和餡包成餃子給家里哺乳的產婦吃,經王歡精心調劑比例,最后贏得訂餐人認可。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我們做不到的。”王歡說。
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2:
冠有世界旅游小姐國際大賽中國賽區組委會主席、河北光大石油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第九屆石家莊市優秀青年企業家、河北省工商聯福建商會副會長、河北大智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這么多頭銜的嚴振華,竟是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人。從后廚走向總裁的不平凡經歷,不能不說是他創造了80后創業的奇跡。80后創業者嚴振華:從后廚走向總裁的故事
花季離家打拼
1982年,嚴振華出生在福建莆田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從小飽嘗了人間的辛酸。小的時候,他穿的都是別人家小孩穿過的舊衣裳。他聰明,思想敏捷,上小學一年級時小心靈里就萌生了幫父母掙錢的想法。于是,一年級念完后,他賣掉了課本收到了一無錢。接著,他每天早早起床去檢廢品,一個月后共賣了6元錢。總共7元錢就成了他第一筆生意的資本。他用這7元錢去批發冰棒外賣,每天大約有2元錢的收入。雖然香甜的冰棒對他產生許多誘惑,但為了讓錢再生,他從不舍得吃一根。
嚴振華就在邊拾廢品邊賣冰棒中完成了小學的學業,上了初中后,他家里的經濟狀況仍沒有好轉。他每天幫助家里做飯,從而練出了一手好廚藝。后來,他的一個親戚在河南信陽開辦加油站正好缺一名廚師,嚴振華毅然輟學走上了異鄉打拼之路。那時,他剛滿15歲。加油站共有36個人,廚房工作就他一個人。小小年紀每天必須在早晨5時起床買菜、洗菜、做飯,7時與加油站所有工作人員一起用完餐后,又去買菜做午餐,有時累渾身骨頭像散了架似的。人多眾口難調,有時還要挨罵,幾乎每天都要哭一次。想起這些,他至今仍感到心酸。
通過廚房的采購,天生聰明的嚴振華發現了賣香煙的商機。于是,他到市場上去批發香煙按市場價賣員工,每月都能多掙一筆錢。后來,他發現許多到加油站加油的司機也經常要買煙,他便干脆擺了個柜子在加油站賣煙,加上工資,每月收入可達到900多元,使他感到非常開心。
從打工仔到老板
后來由于某種原因,嚴振華離開河南到了石家莊,他仍然在加油站干他的老本行——“大廚”兼清潔工,每天除廚房外,還要洗車、洗廁所,每天工作時間長達近15個小時,但他從不叫聲累。這一待就又是將近5年。十年的沉淀與積累,他漸漸從中學到一套對加油站的經營管理經驗。
20xx年,原來他工作過的河南信陽那家加油站因為經營不善面臨倒閉,他便從石家莊掉頭回到河南。他分析了這家加油站的有相對客戶等優勢后,對他的親戚說,給他一個多月的時間,他會把加油站救活。他的親戚在無奈之下只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加油站交給他來管理。沒想到僅僅40天的時間,他就讓瀕臨倒閉的加油站起死回生,這讓他的親戚不得不刮目相看,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他的精明強干。
一年多之后,石家莊的老板也想請他回去挽救即將倒閉的加油站。熱心腸的嚴振華又返回石家莊。兩個月后,這家加油站也開始扭虧為盈。于是,他想自己開設一家加油站,但這需要一筆巨額資金。正在發愁之時,早被嚴振華精明的經營頭腦征服的石油供貨商陳雙應表示愿意出資80萬元幫助他建加油站。于是,他的理想成了現實,成了昌福加油站的老板。
經營也帶來風險
有了自己的加油站,嚴振華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他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除了5個小時睡覺,幾乎都在干活。加油站經過一個月的裝修,終于開業,并迎來了開門紅。他知道,誠信是企業的靈魂,他誠信經營,熱情待客,使加油站的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前往昌福加油站加油的車輛每天都要排成長隊。第一年,昌福加油站不僅收回了成本,而且還獲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在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嚴振華開始規劃擴大企業規模,增開了一家加油站。
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嚴振華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也顯露出來了。他的兩家加油站一度出現營業額大幅下滑的狀況,一連串的問題,給了這位躊躇滿志的青年一個不小的打擊,但他沒有退縮,很快他就找到自己的“軟肋”。于是,他花一萬多元給自己“充電”,到北京培訓,從中受益匪淺。也為他以后的成功做了鋪墊。后來他又相繼融資幾百萬元在河北省開辦了光大石油、金塔石油等8家加油站,他在河北同行中知名度越來越高。
就在他創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時,風險來了。一個朋友說有一批油愿意讓嚴振華銷售,沒想到進了貨后才發現這批油竟然全部是化工油,這一下子給他帶來了近百萬元的虧損,同時還讓他的聲譽大大受損。在沉重的打擊面前,他曾經想到了自殺。不過這次的教訓,也讓他成熟了許多。
從經商到文化產業
經過不懈的努力,嚴振華的事業終于又有了新的生機。從20xx年上半年開始,幾乎每個月都增加一家加油站開張,目前,由他光大石油銷售有限公司控股的加油站已達到15家。擴張速度之快,令同行們欽佩。
最引人注目的是20xx年9月,在國際原油暴跌至60美元時二大石油巨頭石油零售價一直保持不變情況下,光大石油居然還果敢地接管了石家莊市體育大街加油站。同時,嚴振華率先代表民營石油企業的把石油降價了4元8角錢,這個舉動引起了整個河北石油界的轟動,也得到了車友的一致好評。
在加油站經營成功途中,嚴振華又把創業的觸角伸向文化傳媒。20xx年,他投資成立了大智慧教育集團公司,為回報社會,集團公司聯合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員會在石家莊組織了 “財富論壇”、“首屆創業河北大型學習論壇”、“創業河北校園行公益演講會”、“創業大講堂公益演講會”等,舉辦公益演講會近50場,受益人數超過了2萬人,他的演講給許多創業青年指明了方向。
20xx年,經過申請,嚴振華的公司成功獲取了20xx年度至20xx年度的世界旅游小姐國際大賽中國賽區申辦的承辦權,使他的企業產生了從傳統生意到文化產業的飛躍。作為民營企業家,嚴振華在創業途中永遠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他表示,今后他還要繼續擴大領域,進一步把自己的企業做強做大。
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3:
1990年出生的他,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愛掛QQ、泡論壇、刷微博、玩微信。他原本在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五,一成不變卻安穩的工作,讓他心生厭倦。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這份安穩的工作,回到福建寧德開始創業。小伙辭去國企工作 回家鄉創業賣土雞月入2萬
一次偶然機會,他瞄到經營土雞、土雞蛋的商機,便下定決心以此回農村創業。90后的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全職經營土雞生意僅4個多月,月營業額近2萬元。來一起看看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90后”小伙子。
放棄國企工作回家鄉創業
“我現在剛開始打寧德市場,一個月賣一萬多,這個月估計能突破兩萬。”詹思傳信心滿滿地說。
詹思傳生于1990年,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嶺后村人,20xx年畢業于廈門華天涉外學院物流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土老板”。
每天晚上,詹思傳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早起床,根據訂單殺好雞,9時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雞土雞蛋等“土貨”,騎上摩托,他從位于漳灣鎮嶺后村的家中出發,開往寧德市區,約20分鐘后到達。學過物流專業的他,按照提前設計好的路線,一一派送到客戶家中,送完貨剛好繞了一圈。“這樣比較省油。”詹思傳笑著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國有企業職工。“畢業后,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國企干了8個月。”詹思傳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家位于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的一家國企子公司,詹思傳從事的是LED晶片生產,每個月可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傳并不喜歡。趁工作之余,詹思傳看了不少營銷類及創業類的書籍,正是這些書籍,讓一個“創業夢”在他的心中漸漸萌芽。“趁年輕就要拼一把。”20xx年春節過后,詹思傳便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德,決定自己創業。
“好好的工作干嘛不干呢?”對大學生兒子辭去穩定國企工作回到寧德,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十分不理解。他勸兒子:“你就安分地找份工作吧。”但一門心思要創業的詹思傳哪里聽得進去。20xx年3月,詹思傳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電信代理店,經營賣手機、繳話費、辦理寬帶等業務。見兒子干的事情還算靠譜,詹仁山便不再反對。
發現商機:三成寧德人愛吃“土貨”
可好景不長,剛開始,手頭的各種人脈資源比較多,詹思傳的手機生意還算不錯。可時間一長,手里的資源漸漸用完,他又想不出好的推廣辦法,手機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20xx年9月,詹思傳被迫關了店門,重新找工作。他很快在一家團購網站謀得一職,只可惜這家網站經營狀況不好,上了一個半月班后,公司倒閉,詹思傳再次沒了工作,甚至連這一個半月的工資都沒拿到。
不過,詹思傳并沒有一蹶不振。在休息一個多月以后,20xx年初的一天,他向父親詹仁山提出要全職賣土雞和土雞蛋的想法。
詹思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緣于他一個偶然間發現的商機。從國企辭職回到寧德后,應一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名為“閩東寧德同城交易”的QQ群。群友都是寧德本地人,不少人在群里進行商品交易。一天一位某網絡公司老總在群里問起:“哪里可以買到正宗土雞?”詹思傳便順口答道:“我家就有正宗的土雞啊。”
原來,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從事農業養殖多年,還是“科技示范戶”,家里養了許多頭豬,還養了20多只土雞。不過,他養的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人。
詹思傳在QQ群里與對方詳聊,并成功將一只土雞賣出去。通過這件事,詹思傳開始留意身邊需要土雞或者土雞蛋的人群,他在QQ群里作了一次小調查,他發現,在寧德愛吃土雞、土雞蛋的人占到30%,但其中80%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雞蛋。
“這是一個商機。”詹思傳動了賣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心思。于是他在自己開的手機店門口貼上宣傳單,當有客戶來店里充值繳費時,他便順便告訴對方自己也經營土雞及土雞蛋這樣的“土生意”,并因此發展了一部分客戶。不過由于沒有認真宣傳,剛開始他的生意并不好。
“我想通過網絡賣土雞和土雞蛋。”詹思傳向父親詹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詹仁山認為這事不靠譜不同意。手機店關門、團購網工作沒了之后,詹思傳再次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詹思傳的姐姐和姐夫對詹思傳的想法表示支持,他們從事養殖業多年,覺得這條路子行得通。詹思傳趁熱打鐵,在父親面前立下“軍令狀”:“先讓我做三個月,要是賣不動,我就聽你的找個工作去上班。”這樣,詹仁山才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借網絡平臺賣土雞創業
作為一名90后,詹思傳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
詹思傳透露,他的第一單“土生意”是通過QQ群達成的。此外,他的推廣手段還有論壇發帖、微博營銷以及后來的微信營銷。
“我是一個微博達人,那段日子刷微博非常頻繁,以至于我的朋友一打開微博,看到的消息全是我發的。”詹思傳說,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里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與其互動,并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后來,詹思傳發現微信比微博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此外微信還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找附近的人’,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這個功能找到的。”詹思傳透露,如今他的微信里有400多個好友,其中300多名都是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xx年1月7日,詹思傳為自己的土雞生意申請了微信公共號。
20xx年1月中旬,詹思傳在微信上收獲第一單生意。“那個客戶說要下農場看,過了一兩天,他和他老婆真的開車下來了。”詹思傳說,“我那時候特別激動地接待了他們。”這次客戶來訪,買走了一只小母雞和兩斤土雞蛋。回家后,客戶將自己在農場拍攝的圖片傳到自己微信上,并寫上“原生態土雞”的評語。詹思傳興奮地給他點了一個贊,還特別把這個客戶評價截了圖,存在自己手機里。
詹思傳的土雞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當我做得還可以時,‘禽流感’來了。”詹思傳說起創業中遭遇的第一次危機。那是20xx年1月底,“快過年了,30日那天晚上,一市區的客戶在微信上下了單,要買2只土雞,叫我2月9日送過去。”詹思傳說,當時他還高興地向父親吹噓網絡上招來的單子。可沒過幾天,這個客戶就取消了訂單,說因為“禽流感”不買了。
所幸客戶沒有全部流失。漳灣附近農村的一些客戶,以前跟詹思傳的父母打交道,后來交給了詹思傳負責。這些農村客戶由于沒聽到“禽流感”的傳聞,他們的訂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退單的都是城里的。”詹思傳說。
春節后,詹思傳的土雞雖然賣不動,但土雞蛋的銷售不受影響。生意雖然淡了許多,但詹思傳并不著急,而是趁機休息,偶爾看看書、爬爬山,“我知道這段時間終究會過去的。
他的遠景:把農場連到城市
通過網絡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詹思傳的土雞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詹思傳的土雞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0多只。
“1月份的時候,平均一天只能賣兩三只,現在每天至少賣五六只,最多的一天賣了14只土雞。”詹思傳說,有一次因訂單太多,他的摩托車超載被交警攔住。“經歷這次之后,我再也不敢超載了,而是分時間段送貨。”此外,他表示,隨著今后生意的擴大,他有雇人送貨的打算。
其父親詹仁山是他的幕后“技術支持”。“他有專業經驗,知道雞食欲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我負責送貨和推廣,白天有空的時候就幫忙喂喂雞。”詹思傳說起了父子倆的默契分工。
“我這種模式是把農場連到城市,客戶可自行開車下來購買,也可以送貨上門。”說到未來,詹思傳還準備賣一些有機蔬菜,“待農場規模再擴大一些,我打算把農場打造成親子農場,“讓客戶來買自己撿的雞蛋,體驗撿雞蛋的樂趣”,將“土生意”做到極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