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傳奇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傳奇勵志故事:一個普通農民的傳奇故事
黑塔何許人也?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其實,人們每天吃的醋,傳說就是他最先發明釀造的.許朝輝何許人也?此人乃一普通農民,然而卻是一個年青的發明家,現創辦了陜西蒲城縣鼎豐釀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開發、研究釀造設備及工藝并推廣。有人稱他為當代黑塔,其實他受之無愧。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子路。許朝輝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頗深的。在年僅二十九歲的生涯中,他在釀造業的崎嶇小道上,經歷了一條不尋常的生活,有曲折,有艱難,也有成功的喜悅。沿著這條道路,他還要繼續走下去,也許,這就是他活著的人生價值。
求 索 之 路
蒲城縣自古多才俊。不論是精忠報國,發動“西安事變”,挽國于危難之際的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還是澤潤三秦,興修“八惠渠”,拯民于水火之中的中國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無一都表明了蒲城人杰地靈。許朝輝就出生在蒲城縣城西南30里的甜水井鄉郭村。郭村是一個小村子,可是卻很育名氣,倒不是因為出了什么大人物,而是以釀醋而聞名。很久以來,郭村醋就流入周邊地區,郭村人也被稱作“做醋的”。1973年,也就是許朝輝出生那一年,他的父親擔任了村里新建成的醋廠廠長。小時候,他就經常聽父親給他講老祖先釀醋的傳說:杜康早發明了釀酒,他有一個兒子叫黑塔,有一次,杜康把灑釀壞后,就把酒糟掩埋了,結果沒有蓋實,二十一天后酒糟發出了一種奇怪的香味。黑塔在這天的酉時發現后,嘗了一下,感覺有一股很酸的味道,于是他受到啟示,經過反復實驗一努力,最終釀出了香醋。“醋”字也是黑塔造的,左右拆分后就是二十一日酉時,表明最早發現的時間。在醋廠里長大的許朝輝嗅慣丁醋的清香,也耳聞目睹了釀醋的艱辛.傳統的釀醋方法,要經過淘米、蒸料、麥芽糖化、制酒曲、發酵等二十幾道工序,一次制醋從原料發酵到滲出醋液需要100多天。以前釀制過程都是露天作業,一壇醋好與不好還要看老天爺開不開恩;有時沒有釀好,一壇醋做壞了,只好白白倒掉。看著父親緊鎖的雙眉,從那一刻起,許朝輝就想,如果我能讓糧食一天變成醋,不用那么辛苦,又浪費糧食,那該多好呀!他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我要成為當代的黑塔,一定超過古人。時光荏冉,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高中畢業后的許朝輝回到了農村,回到了父親的廠里,親身體會著釀醋的艱辛。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沒有磨滅許朝輝的意志.相反,小時候的理想在他心中越來越明析了。勞動之余,他就買一些關于釀造的書籍鉆研起來。看到兒子整日如癡如呆的樣子,父親決定讓他進修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992年,許朝輝自費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進修學習。他是一個好學的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著老師問個明白,漸漸的,老師都喜歡上了這個學習認真的清瘦的年青人,時常給他推薦一些關于釀造的書籍材料。整整一年,許朝輝幾乎沒有回過家。每到節假日,同學們玩得玩,散得散,只有他一個人捧著書本,在校園里找一塊僻靜的地方如癡如呆地學習,他已經完全陶醉在知識的海洋里。越學,他覺得自己懂得越少。于是,進修期間,他又參加了上海市糧食局釀造職業學校的函授學習,全面系統地學習釀造知識。通過學習,他對釀造的原理有了全面掌握,對國內釀造行業的現狀有了初步了解。了感覺到了自己所接觸的是一塊空白地,在這塊領域上研究的人還很少。此時,他莫名其妙地感覺到了一種興奮,就象斗牛士正式入場前的興奮一樣。也許,他感覺到了在這塊領域里今后必將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楊凌的進修學習和上海的函授學習為許朝輝今后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他這輩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那就是圓他小時候的一個夢想一一成為當代黑塔。許朝輝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那么他也沒有自來這個世界。學業結束后,許朝輝又外出考察了200多家釀造廠家。每到一處,他都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認真學習,做好筆記,掌握了大量技術參數和工藝參數,累計下來,他做的筆記竟有120多萬字,摞起來有半米高。在這個幾乎被人遺忘的領域里,許朝輝如魚得水,盡情地游著。
周游全國歸來后,許朝輝在父親的廠里做起丁實驗.小的實驗不知做過了多少次,他感到自己離成功相距不遠了。他決定做一次大的實驗,目標是24小時內完成釀醋過程。為了做好這次實驗,許朝輝花3000元做了一套簡單的實驗設備,在旬陽縣訂做了實驗用的大木桶,從楊凌農科院買來了淘汰的試驗儀器儀表。最終,他獲得了成功,不僅實現了24小時釀出鮮醋的目標,更重要的是發現了液態發酵的釀造原理:醋酸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細菌,其繁殖從不間斷,這種單細胸生物可將發酵基質酒精轉化為醋酸。但它順利工作要求有一定的條件和環境,如恒定的溫度、最佳的通氣次數及底物與產物的濃度比等.經過無數的實驗,許朝輝掌握了這些關鍵的工藝參數。
在研究液態發酵的同時,許朝輝又發現釀造工藝上的兩個重大突破口。一是固化菌技術,這是釀造史上的一場。固化菌技術是把傳統的細菌,放入培養基內,以鈣離子進行固化;在一定營養條件下,固化菌顆粒不斷釋放出細胞,再振蕩和氧氣條件下轉化為乙酸,這種轉化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轉化率幾乎達到理論值。二是液體深層發酵技術。這種技術以德國為代表,屬于外國壟斷技術,近年來德國人依靠此技術不斷將產品向中國延伸和擴張。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是通過一個特定的轉子和定子的相對高速轉動,從而使產品吸入空氣,形成負壓,達到迅速氣化的目的。實驗雖然成功了,但試驗設備確實太原始了,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控,于是許朝輝想到了應用電技術,把生物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以便于工業化大生產需要。他預感到中國釀造史上的一個奇跡要出現了。對研究這樣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邊緣技術,如果不是許朝輝的敘述,我們無法想象,高中學歷的他是如何解決一個個難題的。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根本沒有實驗的條件;他沒有充足的資金,實驗所需的大量材料和設備他是無法擁有的;他幾乎什么都沒有。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事實上,沒有人說許朝輝是一個學者,也沒有人給他評一個什么專家教授的職稱,更沒有人給他許一個什么官銜。我不知道,這是我們社會的悲哀。但是,我想,至少他可以算得上一個農民發明家,至少他可以稱得上一個沒有職稱的釀造專家吧。解決電子控制部分的技術難題成了許朝輝的一塊心病。一天,他看到報紙,說南寧科委重視科技人才,破格提拔了一名工人為高級工程師,此人對電子電控技術非常精通。許朝輝為這人的事跡所感動,親自去了一趟南寧,答應一個月給人家6000元錢,3個月完成電控部分。經過兩個月的工作,雖然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但是由于當時電器部分的一個關鍵電子原件質量不過關,主要是材料不行,再加上許朝輝也提供不了充足的經費,所以只好擱淺了。雖然這個工程師搞得不是很成功,但許朝輝臨走時還是給他拿了10000元,他說不能讓人家白白辛苦一趟。
1996年,許朝輝同西安科技大學合作,終于研制成功了液體發酵電子監控器,實現了微生物發酵活動規律用電子控制的目標。這表明,中國釀造行業將面臨著一場最大的。成功了,當許朝輝確切這好消息是真的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獨自一人自斟自飲起來,直到喝得酩酊大醉。窗外劈劈叭叭的大雨聲驚醒了他,許朝輝沖出屋外,對著天空大聲狂喊:老天爺,你下得再猛一些吧。
創 業 之 路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酸字首當先。許朝輝的創業生涯是在一種酸楚無奈的情況下逼出來的。為了求學和搞科學實驗,他幾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家里人雖然沒有一句埋怨的話,但他還是感覺到了身上的壓力。作為一個男子漢,長了二十好幾的人了,連自己都養活不起,許朝輝感到一絲悲裒。他想把自己的技術轉讓出去,可是沒有人相信他,任憑他怎樣說,換來的只是人們懷疑的目光,老祖宗釀醋幾千年,用得都是老辦法,你許朝輝就能一天釀出醋,該不是吹牛吧。甚至有些人還譏笑說,就憑他那兩下子,還能搞出什么名堂,那個發明八成是騙人的。無奈之下,許朝輝決定自己創業,他要讓世人明白他的發明不是假的。萬事開頭難。但讓許朝輝沒有想到的是,社會上的知識比書本上的還要難懂。本該受運行的一個項目,沒有人支持他,他走一步都要看別人的臉色。有一次,為了辦一個手續,我們的一個人民公仆竟讓他跑了七次還是不給辦理。許朝輝不明白,為什么普通的一個事,非得如此來回折騰:后來他找到了這家執法單位的領導,才算有了結果。有人提醒他,小伙子,你太不懂行情了,縣官不如現管,你找了人家領導,今后人家還不豁皮(注:此為近年來蒲城流行語,意思是不讓事情成功)你。但許朝輝就有一股牛脾氣,越難的事情他越要干下去。
1996年,許朝輝的鼎豐釀造研究所終于成立了。沒有喜慶的鞭炮,沒有熱鬧的剪彩,一切都在平靜中度過。之所以選用鼎豐這個名字,許朝輝說,這是因陋就簡為“鼎”是古代烹煮的含義。 “鼎豐”的含義就是希望企業以后能在釀造行為中異軍突起,茁壯成長,同時也希望鼎豐的用戶能夠和企業一樣,步步高升。許朝輝最先在縣城租了一間門面,結果一連幾個月竟無人問津,此時他連吃飯都沒有了,偶然的一個機會,蒲城縣科技局的一個同志得知了許朝輝的事情,就幫忙在本單位為他找了個地方。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研究所漸漸有了起色,也有一些人上門咨詢技術。終于有一天,一位客戶看中了許朝輝的技術,向他訂購一臺釀醋設備。許朝輝甭提有多高興了。他一手設計了第一臺設備的圖紙,然后聯系了蒲城縣蘇坊鎮的一家私人企業進行加工,然而出師不利,由于這家企業根本就不具備加工能力,焊接的不銹鋼焊縫存在嚴重問題,產品不得不報廢,一次損失效地近十萬元,而這家私人小廠根本就沒有償還能力。許朝輝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他的家底已經用完,而且欠了客戶一屁股債,實際上,他破產了。許朝輝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經常與微生物打交道,他說微生物也是生命,只要環境適宜,它會以幾何數字增長,生命力極其頑強。長期的鉆研學習使他眼睛變得高度近視,長期伏案工作使他身體變曲即,長期辛苦操勞使了筋疲力盡,然而許朝輝沒有倒下,他就是生命力頑強的微生物。這次致命的失敗沒有摧垮他。短暫的迷離后,許朝輝又振奮起來,他求爺爺告奶奶借貸了十萬塊錢,親自監工,在西安一家大型軍工廠加工成了第一臺自動連續制醋機。
這臺設備采用進口銹鋼制造,配置有液體發酵電子監控器,實現了工業自動化生產、自動上料,自動育種。酒醪在機內經20xx4小時生化即可流出香醋。其發酵速度之高堪稱一絕,所需時間僅為傳統工藝的860分之一,產量卻提高了23倍,香醋風味柔和豐滿,優于一切速效法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乙酵轉酸率不低于80%,可連續產出37度醋;生產原料廣泛,包括淀粉質原料、糖類物質、酒類物質及其它果類原料。設備及工藝主要優點是產酸速度快,產酸速率高,能在自動控制狀態下完成整個發酵過程,便于工業化生產。
設備賣了出去,許朝輝針對生產中發現一些問題,例如,酸氣酒精如何回收,在生產穩定性上和功能上如何提高等,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現在機器主要功能有一、自動育種、培菌;二、自動上料、測量,自控多點溫度:三、均勻布氣和停電時自動保護菌種;四、機內調配風味和自動開發花色品種。目前全自動、連續性、工業化的制醋機己形成系列產品,可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猶如微生物頑強的生命力一樣,只要給夠一定條件和適宜的環境,它就能夠茁壯成長。經過幾年的努力,當初僅有一個人的研究所現已發展成為擁有銷售部、服務部、研究所和一個設備加工廠,員工數十人,具有一定規模的科研機構。
然而困繞企業發展最大的難題還是資金不足。許朝輝一直為此而頭疼。沒有辦企業之前,為了實驗他不得不尋求家里的支持;辦了企業之后,到處都要錢。沒有法,只好到處籌集體資金,他說自己是靠貸款起家的,當貸款達到16萬元時,他的第一臺機器問世了。
1998年,在楊凌農博會上,許朝輝研制的DG系列自動制醋機被授予“后稷金像獎”,并在現場被20多家企業、個人訂購。
朝 輝 之 路
如果說今年29歲的許朝輝還算得上是早上八九點鐘太陽的話,那么,現在他走的就是一條朝輝之路,一條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傳奇勵志故事:“一滴智慧”成就傳奇人生
有一位年輕人,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技術,他的工作,連小孩都能勝任,那就是巡視并確認石油罐蓋有沒有焊接好。不幾天,他便對這項工作厭煩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工作。他想,要使這項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須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觀察,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次。他努力思考:在這一連串的工作中,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二滴,是否能節省成本?
他經過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機,經試用后并不實用。他不灰心,繼續用心鉆研,終于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這次的發明非常完美,雖然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那一滴卻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這個年輕人,就是后來掌握全美制油業百分之九十五實權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普通人往往會忽略平凡小事,然而,“一滴焊接劑”的智慧卻改變了洛克菲勒的普通人生。正所謂:“一滴智慧”成就傳奇人生。
人生哲理:
平凡小事中,往往蘊含著無限機遇,但是你得有抓住它的本領以及那份執著。
傳奇勵志故事:再卑微的夢想也會開花
三十年前,貝特格在一家名叫麥森的陶瓷廠做清潔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廠區內的陶瓷碎片和陶土,每天的工資是20馬克。那時貝特格非常羨慕廠里的學徒,因為他們每天可以多領10馬克,這10馬克對貝特格來說十分重要,他的母親患有哮喘病,每月需要10馬克左右的醫療費,而他的工資僅夠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當然,做學徒只是貝特格一廂情愿的想法,這根本不可能實現,首先,他沒有足夠的錢交學費。其次,他跟技師普塞套不上任何關系。普塞是意大利人,他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看得特別重要,除了親屬或十分信任的人,他從不將核心技術傳給任何人,包括廠家派來的工作人員。不過,貝特格并沒有放棄希望,他利用一切機會悄悄地學習燒制陶瓷的方法,清潔工的身份幫了他的大忙,有時,普塞和他的徒弟在制作過程中會損壞一些陶器,并讓貝特格前去打掃,他們并不避諱貝特格,畢竟他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清潔工,沒有人注意他,也沒有人懷疑他。貝特格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總是一邊打掃衛生,一邊偷偷學藝。貝特格有著很強的觀察力,雖然沒有師傅指導,但去的次數多了,他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貝特格的身份還是沒有改變,他仍然是麥森陶瓷廠里的一名普通清潔工,不過,此時的他已經身懷絕技,能夠燒制出十分精美的陶器了。一天,技師普塞和廠里的領導鬧了矛盾,一氣之下,他帶著幾個徒弟離開了麥森陶瓷廠,回到了意大利。當時,廠里沒有別的技師,普塞這一走,工廠立刻陷入了癱瘓狀態,廠里的領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如果在短時間內找不到一個人代替普塞,那么他們的工廠將面臨倒閉。
就在大家感到絕望之時,貝特格站了出來,他對工廠老板說:“先生,能不能讓我試試?”老板見是貝特格,他失望地擺著手說:“你一個清潔工能做什么呢?我現在需要的是一名技師。”貝特格沒有辯駁,而是不慌不忙地從身邊取出一件陶器,然后滿懷信心地說:“先生,請您看看這個,它的質量能達到廠里的要求嗎?”老板接過來一看,頓時驚得目瞪口呆,這件陶器的水準并不比普塞燒制的差,非常有特色。老板喜出望外,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他立即轉變了態度,和顏悅色地對貝特格說:“工藝不錯!不知你有什么要求?”
“我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您能將我的工資提高到學徒的標準。”貝特格擔心老板不答應,又補充說:“如果您覺得我的要求有些過分的話,我可以繼續兼任清潔工的活,決不會影響工廠的運轉。”老板聽后哈哈地笑著說:“清潔工的工作你就不要做了,只要你能燒制出滿意的產品,我會給你和普塞同樣的工資。”
在貝特格的努力下,麥森陶瓷廠不僅恢復了生產,還成了歐洲著名的陶器生產商,而貝特格也一躍成為德國的頂級技師,過上了體面、優越的生活。原來,只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再卑微的夢想也會開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