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交都是值得避免的,既不要陪人自憐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也不要跟不堪的人和事周旋。平庸的交流表面無害,其實也是對心力的磨損。
我常常想自己應該活得再矜持一些。盡管我知道矜持不是這個時代的特性,分享和表達才是。如果你不那么熱衷于社交軟件的使用,總會顯得不夠時髦,甚至古板、守舊。每個人都在用手機,并努力展現與這個世界積極主動的聯系,如意的人生似乎要跟誰都看上去很熟,要有一些年輕的創業者朋友,并擁有幾位年長的導師。
做媒體的時候,收獲的信息量真的很大,腦子也情不自禁不停轉動,搜索和過濾都要用體力和心力。有天我不得不強迫自己,關閉手機,靜在書房,準備開卷有益。伴隨陣陣焦慮,如鎮壓毒癮般對自己施展酷刑。終于清靜渡過一天,打開手機時震動出了381條未讀微信,數字觸目驚心,但我相信我并不是最多的那個人。如果把這些信息分散在一天的時間里,毫無知覺地接受,便不易感受到如此洪水猛獸般的吞噬,吞噬掉完整的生命。
那幾日閉關看書,算是為自己做減法,可以很久不看朋友圈,可以適當減少出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和交際。生活沒有因此少了半分美好。反倒是,時間和距離如篩,留下來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惦念。
不知什么時候起,給人評論回應成了一種知書達禮的美德,但又有誰是靠點贊換來信任和好感?我們總要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去響應不相干的人,起不必要的哄。很多社交都是值得避免的,既不要陪人自憐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也不要跟不堪的人和事周旋。平庸的交流表面無害,其實也是對心力的磨損。一些激動人心的交流,不必太多,足以讓心智升華,每次聊完酣暢淋漓,再多的八卦與購物心得也不能望其項背。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后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海明威說得很對。人與人就像島嶼對島嶼,既要相望,也要相守。一味地依賴或者攀附,這樣的島嶼都是要被海水淹沒的。
人與人之間,一切好的關系都是相互吸引,自然而來。太陽終古常新,人的情感多變。情感是個雙向選擇題,并非由你的意愿決定,你最多是個必要而不充分的條件。距離絕非壞事。打開一個人的內心是件風險很高的事,不亞于一場腫瘤切割手術,一刀切開腹腔,是晚癌是良瘤,充滿了不確定性。有一點距離是對彼此的尊重,哪怕一壇陳酒,也不要著急打開,即便打開也不要一飲而盡。君子之交淡如水,強求的親密總是引來愛恨糾纏。親疏隨緣,不必強求。
愛也是如此,不需要綁架。最好的關系應該是,“我與你的相遇,既充滿愛,又尊重孤獨。”愛不需要轟轟烈烈,不需要太多的戲劇性。愛情更不是段子,不用每天示眾,再會編的段子手也不能處理好赤裸裸的人生。
有次長途飛行,路上看了法國電影《Amour》,兩位退休的音樂老師,他們年過八旬仍然相愛。大部分鏡頭都是主人公的公寓,客廳、餐廳,衛生間,最平常的吃喝拉撒諸般瑣事,訴說生活的細枝末節,空間如此局促,行為如此家常。這樣的愛看上去點到為止,太不煽情,可無言無淚的感動有著滴水穿石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矜持的。
對人對己,不必執著,我的愛,就是此刻最好的存在。最好的關系,連沉默都舒服,愿我們活得長久而自由。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