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關系,常常旅行。旅行比居家的時候辛苦,這是不消說的。中國有句古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說的就是這份不易。但時間長了,待在家里,筋骨銹了,就會生出一份隱隱的焦灼,迫不及待地想到外面走走去。
是什么誘惑著我們放棄安寧和舒適,離開溫暖的家,在某一個清晨或是深夜,毅然到遙遠的他鄉去了呢?
當然,很多時候,是為了謀生,為了無法推卸的責任和理由。但是,隨著溫飽的解決,我們越來越多自覺自愿地選擇了——人在旅途。
我說,沒有目的地,不到哪里去。坐著車在土地上行走,就是目的,就是一切了。
我固執地認為,要真正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塊土地,一處山水,你必得獨自漫游。
旅行使我們謙虛。飛馳的速度,變換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強烈地超出了我們已知的范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久久的蝸居,易使我們的視野狹小,胸懷仄斜,肌力減弱,肺廓扁平……這個時候,收拾好行囊,告辭親人,踏上旅途吧。
珍惜旅途吧。火車上那些不眠的夜晚,憑窗而立,看鐵軌旁一盞盞路燈,閃著紫藍色的光芒,瞬忽而逝,許多記憶幽靈股地復活了。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