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做什么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這每一個階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有些階段會比其他階段費時更久,每個人的經驗各有不同。你可能飛也似地越過一個階段,卻卡在另一個階段許久,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掌握這種技巧。
養成能力的四個階段是:
1.無意識的無能:
2.有意識的無能;
3.有意識的有能;
4.無意識的有能。
有這樣一句格言:"無知就是福。"要成為不抱怨的人時,你會在"無知"的福氣中,開始穿越轉化的亂流,獲得真正的福樂。目前,你還處于"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能;你不明白(沒有意識)自己的抱怨有多少(因此而無能)。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具有純粹的潛力,準備創造偉大的作為。只要你愿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奮人心的新遠景,等著你去探索。
很多人都是習慣去注意傷害而喊"痛"。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歷經這些階段,當你揚棄抱怨,當你不再去注意傷害而喊"痛"時,你的人生就會像美麗的春花般綻放。
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永遠!?"我是這么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這有兩個原因:
1.我不是要來告訴你或誰該怎么辦。如果我是這種心態,我就會想辦法改變你,這代表我是把焦點放在我不喜歡的那個你身上。我是在表達對你的不滿,而且以此推論,我還會抱怨。所以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吧,那是你的選擇。
2.有時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現在,在你還沒發現自己在第二點上的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時候"這三個字,同時記得我和很多人一樣,已經接連三周--就是連續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個小時--完全沒有抱怨。沒有抱怨--零、無,一點都沒有。講到抱怨,"有時候"代表"不是很常見"。抱怨應該不常發生;批評和閑話則永遠不該出現。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聽覺污染",有害于我們的幸福與美滿。
自我檢視一下:當你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時,背后的原因嚴重嗎?你經常抱怨嗎?你已經一個月或是更久沒有抱怨了嗎?如果你每天抱怨十次以上,那你可能已陷入慣性的抱怨狀態,這樣對你并沒有好處,因為你就是在注意傷害而喊"痛"。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