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花。我們學習國學,學習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可以從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靈的花朵。讀《孟子》,我讀出了一種信仰,一種生生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我讀出了一個“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晴空一鶴排云上,浩然之氣在胸中回蕩,與天地交響,我看到了蒼茫天地間有傲骨的孟子。
孟子游說各國,推行“仁政”,但絕不會在權勢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孟子有言“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于是和齊宣王來了個裝病大比拼。齊宣王先說病,讓孟子主動來見,本已起身要去朝見大王的孟子此時也擺起架子,稱自己也病了。且說“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不見王,又教育王,真是不怕針尖對麥芒。也就在這次,孟子引用曾子的話說“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比起道德和學問來,權勢和地位根本算不了什么,“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此話響當當,真是天地蒼茫一傲骨啊!
真正的君子有傲骨卻無傲氣,有傲氣就會驕人,無傲骨就會媚人。不嬌不媚,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什么是大丈夫?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何能成為大丈夫?孟子說“養浩然之氣。”讀到此,我明白了,必須要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的人。以天下為己任,以正義為擔當,至大至剛,至正至強,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哪怕遇到千軍萬馬,也要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的浩然之氣,影響了后世多少傲骨之人。當夏明翰在就義時喊出了“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當陳毅在戰火中寫下“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當江姐走向刑場時圍上自己最喜歡的紅圍巾。他們心中都有一個道德底線,那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他們是天地間有傲骨之人,是有浩然之氣之人,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讀孟子,學做人,做有傲骨之人,要抵得住誘惑,禁得起摔打,守得住底線,還要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念。“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學習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艱險,成為像孟子一樣的有傲骨之人,一個大寫的人。
——讀《孟子》有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