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覺得自己的內心發生了一些轉變。這種轉變看似悄然無息,說不清道不明,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1
你過得怎么樣,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之前的我生活過得很緊張,時常陷入沮喪的狀態。人之所以沮喪,是因為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差距太大。很多時候目標遠大,行動上卻不想努力。
出國前的幾天,我的焦慮和沮喪明顯上升,一方面,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多本應該早早做完的事情,我卻一直拖延,直到出發前,我才整理好行李。
我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多么痛的領悟,發現自身的懶惰才是問題的根源。
那時候,是理想的自己很豐滿,現實的自己很骨感。現實的自己怎么也趕不上理想的自己,身心俱疲。
在美國出差的日子,讓我看到生命的更多可能性。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美國越有錢的人,對隱私的保護越注重,越有錢的人,越喜歡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們會選擇住在山里。像杰克遜小鎮,遠離大城市,卻是富人聚集的地方。
你的生活過得怎么樣,不需要和別人的比較。這句話,我早就聽過無數次,只有真正看到了另一種生命狀態,另一種生活環境,我才從心底認同了這句話。如果你看到大家都是在互相比較,即使你知道這句話,你依然會加入互相比較的行列。
不要再假裝努力學習了,你該品味生活
2
要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我們也許都有過“改變世界”的想法,或者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跡,就像李開復曾經說的:“世界因你而不同”。
在黃石公園,當我看到原生態,幾乎沒有人類印跡的國家公園時,我突然明白,原來,原生態的大自然這么美。你只需要靜靜地坐在那里,就能治愈內心的浮躁。
原生態的大自然在這個地球已經越來越少,人類的足跡所至,都會改造自然,我們到底是把自然變得更美了,還是更丑了?
沒有人類的插足,大自然原本的狀態,更美。
人,只是大自然中眾多生靈的一部分,無論你多么偉大,都無法逃避大自然的循環之道。從出生到死亡,只是短短幾十年的世界。
坐在懸崖邊,看著有著25億年歷史的大峽谷,與自然相比,人類是多么渺小。來到大峽谷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巖石依然佇立在那里,冷眼觀看著熙熙攘攘的人們,各種扭捏作態,拍pose拍照。
我們總是想要改造世界,改造大自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誰又能確定你做的是對人類有幫助的呢?
我們該有一顆敬畏心,敬畏大自然,劃一些保護區,給大自然保留一些真正原生態的地區。
在美國,有一些富人會通過購買土地來阻止砍伐土地上的樹木植被,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這些人被稱為”自然保護買家”。
中國的首富馬云在2015在美國買了100多平方公里面積的森林,馬云將這片森林,取名“桃花源”,是希望中國10年、20年之后能擁有更純凈的水、空氣和土地。
李開復在生病之后,反而說:“用一種平和,平等的眼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要狂妄到以為我能改變全世界。”
3
你有能力做到任何事情。
以前,做事總是畏手畏腳,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者失敗。
在硅谷聽分享會時,我提了幾個很幼稚的問題,引起聽眾哈哈大笑。一開始,覺得自己很丟臉,轉念一想,這是在硅谷,誰認識我。很快就釋懷了,還覺得這是一次不一樣的經歷。
人生不過游戲一場,何必太過較真,帶著一種玩家的心態,那些難以釋懷的事情突然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一件事,無非是害怕做了之后失敗。
當你不把“失敗”看做是失敗,只是一種經歷,那么你有能力做任何事情。
回來之后,我覺得自己變得開放了一些,以前不敢嘗試的事情,現在都會說:”我可以試試看”。以前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的東西,現在也愿意花時間去學習。沒有什么是學不會,只看你愿不愿意學。
人生不過是一場“自證預言”,你認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最終你真的成為了這樣的人。
4
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敏感。
回來之后,我到處收集新資訊的來源。過去,我只生活在自己搭建的封閉的世界里,我接受的訊息也是非常有限。我看的書,看的電影都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我給自己搭建了一個環境,與真實的環境是隔離的。
現在,我想要了解真實的世界,即使有些事情是我不理解,或不與我的價值觀是沖突的。我要從自己小我的世界,走向更廣闊的真實世界。
5
與優秀的人接觸,加入他們的圈子。
以前的我是相對封閉的,而且很被動。除非別人約我,我很少主動約別人。
旅行,讓我意識到人的有趣,每個人身上都是一部小說,都是一部歷史。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才是這個世界最值得我們留戀的。
加入優秀的圈子,與優秀的人聯機學習,這樣自己的思維才會真正改變。人們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與優秀的人相處之后,你真切地看到了他們的生活,你才會相信,原來可以過上那樣的生活。現實的沖擊力,內心的渴望,會讓你有動力不斷前進。
6
不要再假裝努力學習了,你該真正地品味生活。
我意識到,總是假裝要努力地學習,讀書,認為生活是一種浪費時間。
以前,柴米油鹽的生活是我想要逃離的。現在,覺得柴米油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大事件發生,也不可能一直處于旅行的狀態,那些只是生活很少的一部分。而我們很容易把那樣的生活看做是真正的生活,一直想要逃離柴米油鹽的生活。
以前,下班后晚上回家做飯,是一種負擔,只想快快地做完。花生說:“在家吃飯,才有家的感覺。”對很多人來說,一家人一起吃飯,已經是一種奢侈。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吃飯,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菜市場是我現在很喜歡去的地方。每周去菜市場買菜,看著商販們的叫賣聲,來來往往的人們,這就是人間煙火的味道,人間最深沉的愛,最濃厚的情,都融化在一簞一食之間。
不要再假裝生活,你該深潛到真實的生活中,品味真實的生活。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樁大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