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后的我們該何去何從,這應該是很多畢業生在考慮的問題,不同的選擇。或許就會有著不同的結果,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和大熊在網上認識,當時都面臨畢業問題,她是畢業后去哪家公司,我是如何畢業。常年拿國家級獎學金的學霸,和稱霸倒數榜的學渣,在貼吧吵得不可開交,還定下五年之約。
她說畢業后該去大公司,大公司平臺好,機會多,能學到更多東西,快速成長。我抬杠說,去大公司無非是為了面子,安穩,甚至就是為了那個“大”字。我就要去小公司,小公司人員少,效率高,指哪兒打哪兒,能更早接觸到公司核心業務,全面成長。
兩人各執己見,誰也無法說服對方,于是便有了五年之約,看五年后到底誰混得好。
畢業后,大熊毫不意外進入500強企業。前幾天,與她交流近況,聊起她在大公司的三年時光。
剛進去時,真是興奮壞了,在公司見到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咖,感覺自己與他們的差距,瞬間拉近,這些人并不是那么遙不可攀,將來自己也可以如他們一樣成功,不,要超過他們。
公司領導、同事,張口千萬用戶,閉口上億點擊,今天她獲得成長,明天他迭代成功,leader、boss、percent,drink、juice、banana。在這樣高大上的氛圍中,不加班到深夜,都對不起公司提供的下午茶。
憑借自身奮斗與聰明才智,大熊很快適應了新環境、新節奏,升職加薪自然不在話下,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公司分工極為細致,換個燈泡都要先向行政申請,然后行政派一個燈泡管理員、一個梯子管理員、一個電工,一個廢物回收員,共同協作完成換燈泡任務。大熊負責的業務,是公司幾百項業務中某一項,被分割成若干條塊后的其中一塊。她發現自己的工作內容,對專業能力的提升相當有限,換個部門,換家公司,若業務流程分工不一樣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業務能力就沒了。
公司用人理念像是軍隊站隊列,要求整齊劃一,行動一致,矮的不行,高的不要。剛開始自己能力弱,每天都在進步,慢慢自己能力達到公司要求后,想要再進一步便是難上加難,公司幾乎不會提供更多資源與機會。
自己除了單一的業務外,學會的就是面帶微笑、理解命令、執行命令、習慣背鍋、習慣補鍋、習慣寫郵件總結ppt、習慣在會議上與其他部門扯皮,習慣說話夾帶英文單詞。
那段時間,胸懷壯志的大熊有點擔心起自己的未來。
她問我的情況,小公司有沒有把我訓練成行業精英?
我三年換了三家公司,轉了三個行業,從最初的環境工程轉到理財師。
小公司資源有限,實力有限,所做業務在行業中或許是處于落后,甚至邊緣狀態,隨時有可能被淘汰。連行業核心業務都接觸不到,連說話夾帶英文單詞都不會,談什么精英?
小公司倒是有機會把整個業務流程都過一遍,從和面、剁餡兒,到搟皮、下鍋,能搭建起一套框架。也能學會很多亂七八糟的技能,比如我在第一家公司,學會了安裝馬桶。
問她重選的話,怎么選?
大熊秒回,大公司。
大公司雖然分工極細致,能上手的環節很單一,但大公司之所以能成為大公司,因為它是現階段的行業贏家,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行業水平。在這樣的組織里,更容易看清楚行業情況,是上升期、增長期、爆發期、平臺期,還是衰退期,也更容易看清楚自己所做的業務,是行業核心業務、支持業務、邊緣業務,還是新興業務。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與行業發展方向,便不會對現狀沾沾自喜,盲目樂觀,也不會自怨自艾,找不到方向。
大公司對底層通用能力,比如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執行力,要求非常高,在這里更容易把這些基礎功打扎實。
另外,在大公司接觸行業大咖機會更多,人脈培養也好,經驗學習也好,都比小公司更有利。
大公司能提供的行業資源、訊息,都是小公司不能比的,若能好好利用,對自身職業發展會有更大的幫助。
至于我,
這是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充滿機遇與風險,社會鼓勵創新,連最天馬行空的夢想都有可能實現。同時,不太需要擔心餓肚子,很多方式可以解決基本生存問題。
處在這樣美好的時代,我怎會安心待在整齊劃一的軍陣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了每個人機會成為影響力中心;新知獲取的便捷快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超級個體。
只要餓不死我,我就往死里作。
不管進大公司、小公司,或是創業,關鍵在于自己怎么對待。若是安于現狀、懶得思考,一味追求安穩,追求一勞永逸,那勢必會被這個變動不安的社會丟棄,可能明天醒來,發現自己原本的頭銜和薪水全都不見了。
和菜頭說,以打工者的心態去看,看到的全是壓力和麻煩;以創業者的心態去看,看到的全是學習機會。
ps:大熊是個秀氣的姑娘,大熊是她的網名,可能五行缺肉,所以取了這么個五大三粗的名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