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不快樂的人到處都是。
有的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沒錢,于是掙錢就成為一個有錢人生活的主要目標;有的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沒有權力,于是向上爬當官就成為一呼百應的領導人物的生活主題;有的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沒名氣,于是通過各種辦法出名就成為他存在的理由;有的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自己沒有人愛,于是通過努力吸引異性目光,制造艷遇或留住愛人的心,就成為他生活的首要功課……
但我們不快樂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沒有這些東西,而是我們內在離失了真正的自己,即我們與自己生命的源頭疏離了。而沒有“自己”的感覺,人是無法生存的,所以我們就創造了一個虛假自我,這個虛假自我是真實自己的代替品,它誤以為只要我有了錢、有了權、有了名、有了愛等等就好啦,于是努力通過這些外求方式去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會南轅北轍,結果是追求的越多,離快樂越遠!
這個不快樂甚至痛苦的心理過程是這樣的:一個失去了生命源頭的人內心是枯竭的,是令自己不滿意的,他會感覺“自己不好”,這種不滿意會投射在因為沒錢、沒勢、沒名、沒愛等等方面,他不喜歡這個自己,他想變成有錢、有權、有名氣、有人愛的那個人,在這個心理欲求中產生了所謂的理想、渴望、目標,它們甚至可以披上一件漂亮體面的外衣,比如“有事業心、有上進心、為了集體的利益”等等,但外衣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這個心理過程最本質的事實是產生了心理分裂,即真實的不好的自己和幻想中那個滿意的自己,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一直在心理主導著一個人,使他的內心無法平靜與和諧,他親手制造了自己內心的矛盾和痛苦,這些內在的不安必然投射到外界,使他們與外界的關系也充滿了不安、爭斗和痛苦。他們有時會成功令幻想中的自己找到些許成就感,也有一閃而過的快樂。但他們更多時候是害怕失敗,對成功的崇拜與欲求恰恰滋生了對失敗的心理恐懼,害怕不能永遠這樣成功,所以追逐成功感成為他們支撐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有錢的成功,有勢的成功,有愛情的成功……這使他們活得十分辛苦煩累,不能做個完整的人,生活似乎只為了某一件事,因此不能協調好生活賦予的眾多角色,他們容易患得患失,總感覺"心累",因此總會感覺不知道快樂為何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