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存在方式是一種坦蕩和寬恕,還有一種分享的特征,恪守內心的平和,送那些往事遠去,規范那些負面情緒,去應對內心的障礙。人生注定要經歷彷徨,也注定走出彷徨,從內心超越,才是最客觀的道路。
生活的那些風雨,是對生活的一種錘煉,這些風雨恰恰是人生走向光明的確切目標和坐標,突破那些內心的狹隘,讓心地更寬闊,或者理解為干凈利落,忙有忙的樂趣,閑有閑的內涵,就像這人生,不管途徑哪里,隨緣歡喜,容納沉穩。
生活的活潑,就在于那些對人生的啟示,有的深入淺出,有的當頭棒喝,生活的煩惱中,有許多不是理解不了,而是暫時還接受不了,生活不是要求周圍改變什么,而是在于自己活好生活的核心,那就是內心的情懷與覺悟,還有幾分對自我的反省能力。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里,歷經困惑,化解悲觀,并不在于比別人活得更優秀,而在于能夠治愈自己的脆弱、沮喪和失望,活出生活的幽默和陽光,鍛煉自己的心態,不是盯著煩惱去糾纏,而是能夠看到煩惱背后對人生的提醒,找到改變煩惱的方法和力量。既然活著,就要好好看人生。
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就在于如何品味生活,觀察社會,從中得出更寬闊的看法和溫暖的總結,用內心的希望,不是打動別人,而是滋養自己,活出對人生的敬畏,更活出對人生的胸懷,讓生命對人生活出一個嶄新的突破,和最遼闊的感覺。每個人的存在價值都那么公平,自己不狹隘,就是自在。
內心的安然才能活出人生的平坦,這世間悲歡離合總是自然,不要加重人生無可奈何的悲情,心外之物,祝好便好,這世間春風十里,又何苦讓那些許的煩惱一葉障目。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