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個很宏大的概念,也是個極復雜的概念。它是一段時光,是一種方式,是一番體悟,也是一份別樣的情愁。
沒有足夠閱歷的筆者,不太敢觸及這個話題,而敢于觸及這個話題的人,大抵都是有故事的人。當然,我也沒有足夠的閱歷,所以也談論不了如此深邃的字眼。我只是想要,輕觸人生的一處驛站,這個驛站,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年輕向往,也可以稱之為理想。
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理想》,那時候只是單純的覺得,“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讀起來很押韻,因為是頂針,同時也許會覺得很有道理,至于是個什么道理,那時的我們是說不上來的。
后來,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十幾年的時光,我們一次次迷茫,一次次抉擇,用真真切切的生活,教會了我們理想的重要性。我們總是會在很多的人生岔路口迷茫,因為沒有目標,加之很多東西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和我們的選擇;我們也時常后悔,后悔當初的抉擇,不夠理智,或者不夠明智,即使知道沒有后悔藥。
有了理想,或者說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前行。小時候老師、家長和各種親戚,總是愛問:你長大了想干什么?科學家、老師、醫生……這是十幾年來我印象最深的三個答案。兒時的大多是戲言,很少有人能夠按照從小的理想一路走下去,真的很少。其實這個問題到現在我們才應該真的去叩問一下,身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到底想干什么?
木心說:心之所向,一葦以航。我們學過政治學的人都知道,在任何國家存在的時期,階級都是存在的。即使在我們新中國,說沒有壓迫沒有不公,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上下層社會之間有些明顯地斷層。我們不乏成功人士,上了福布斯榜,上了美國時代周刊,成為中國首富等等;我們也有龐大的被稱之為“農民工”的群體,也有許多的拾荒者、流浪者、乞討者……
阿信在“開講了”說的一段話我很喜歡,他說:在成功的背后,總會有無數的失敗墊腳,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畏懼失敗,那么,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走向成功的道路。成功不是偶然,每個成功的人,都有他不懈奮斗的血淚史,都有他的心之所向。
心之所向,一往無前,遙亙千古,其中并無舟子可渡,除了自渡,別無他法。奮斗吧,我的伙伴兒們,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的未來,是屬于我們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