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是這樣堅持著面對不同的生活狀態。因為對生活的一份期待,所以每天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心情,每一顆心靈里也有屬于自己的那個信念。它洋溢著熱情和信心,作家楊朔在《木槿花》中曾寫到:“一切都會慢慢地好起來!我的信念,像是南國盛開著的木槿花一樣的鮮明、美麗。”
正如希望是生命的靈魂,心靈是燈塔,成功是向導一般,信念引領著我們的生活,走向無法預知的未來。“信念”似乎等同于“信仰”,彼此間又有一種必然的聯系。軍人有軍人的信念,工人有工人的信念,學生有學生的信念,老板有老板的信念,不同領域的人有不同領域的信念,但都是向著更高層次的追求而為之。
在某部體現監獄生活的影片中,主人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里的,它們的羽毛太光亮,當它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它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它們的離開讓你生活的地方變得空空蕩蕩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化,惟獨不變的是心中的信念,那份對現實生活的敏感、抵觸和適應。
信念就如同籠中的鳥兒,在思想的牢籠里待得過久,必然會導致它的羽毛失去光澤,而讓它從思想的牢籠飛躍到心靈的廣袤平原上,又何嘗不是一件易事呢。抑或是它從我們千變萬化的生活中淡出的時候,我們又會思考些什么呢?
生活因為信念的存在而不同尋常,人生因為信念的垂青而愈挫愈勇。影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因被陷害而鋃鐺入獄,身處高墻鐵窗之內,面對冷酷無情的獄警,身心備受煎熬。誰能想到,一個腰纏萬貫的銀行家竟然突然間身陷囹圄,一時間成為牢友們談話的笑柄。
然而,心中的信念卻成為他擺脫牢獄生活的無形動力。他用一把小鐵錘為人生敲開一個全新的開始,將自己的潛伏行動搞得悄然無聲,打通高墻逃離監獄這個污穢之地。在那個政權腐朽的時代,濫權職守下的獄警貪污受賄、鼠目寸光,舉止間透露出社會體制的缺陷和人心的叵測。尤其是監獄長,竟然讓一個無辜入獄的銀行家做自己的貪污財務管家,真是愚不可及。
信念讓一個無辜的靈魂重獲自由,盡管高墻鐵窗、盡管生不如死,擺脫囹圄束縛的那一刻仿佛一次重生。在信念面前,有些人“忙著活”,有些人卻在“忙著死”,話雖有些刺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些政權法制下的壓迫者們,最終還是在他們自己看管的監獄里,戴上了他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枷鎖,困住了自己的腳和手,甚至性命難保。
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念和自信力的人預備著,因此它的價值倍增。活在信念里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值得我們去忙碌;活在信念里是一種幸運,因為茫茫人海中,幸運的我們,是一個個有信念的人;活在信念里是一件樂事,每天都盼望著有新的發現、有的結果,進而有了新的樂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