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了三位人才。曾國藩沒有立即見他們,而是暗中觀察。
半個時辰過去后:
一個在東張西望,看屋內的擺設;
一個規規矩矩地站在庭院里,神色焦急;
只有一個人,神態自然。
隨后,曾國藩對李鴻章說:“你推薦的這三個人才,只有一個人才堪大用。”
李鴻章:“老師是如何得知的?”
曾國藩微微一笑:“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煩。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能成大器。”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被他看中的那個人,就是日后的淮軍名將、中法戰爭中的大功臣劉銘傳。
一,耐煩之人,臨大事有靜氣
古人云:“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耐煩的人,
能夠掌控自己的雜念妄想,
消融煩惱,保持溫和平靜。
耐煩的人,
能夠包容人事物境的紛擾,
不怕煩難,不懼干擾,鍥而不舍,堅忍不拔。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穩住陣腳心不慌。
要義就是“耐煩”
遇到大事,怨天尤人不是辦法,
只有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慎重處理。
心急如焚,莽撞行事,
只會使事態的發展更混亂,更控制不住局面。
二,耐煩之人,待人接物有度量
做人耐煩,才能擁有好人緣。
一次,曾國藩接到弟弟曾國荃的一封信,信中說:“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
曾國藩告誡弟弟不要不耐煩。耐煩,與人相處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何況是人呢?
對志同道合者,真心結交,
對膻腥奸詐之輩,可以不予理睬,但也無須招惹。
三,耐煩之人,面對不快有雅量
古人說: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的一生,經常處在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情況下,去工作,去溝通,去協調,去聯絡。
怎樣才能面對諸多的不快而笑對人生呢?
要的,就是修為,就是雅量,就是“耐煩”。
親朋、同事、同學、鄰里之間,
或語言沖撞,或言辭沖突,或見解差異,或親疏遠近,或厚此薄彼等。
用“耐煩”的功夫都能一一化解。
“耐煩”才能樂觀豁達,
可將不快,一帶而過,不留痕跡,如清風拂面。
曾國藩晚年回憶說:“平生受盡屈辱和謾罵,但矢志不移。”
曾國藩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堅忍,耐煩。
青少年時期的曾國藩,
靠堅忍的苦讀博取了功名,取得進身之階。
中年以后的曾國藩,
更是靠“忍耐”戰勝了重重磨難。
做事,最重要的是耐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