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初心,納蘭性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在這個時代,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
-01-不忘初心,內心天真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
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里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后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里迷失了方向。
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里,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后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
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棄的是什么。
這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
人之一生,從垂髫小兒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經歷著人生的三重境界。
一個真正天真的人,必定是見過人世的復雜與陰暗,也必定經歷過世俗的紛擾和爛漫。
-02-不忘初心,樂觀積極
木心說:“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經歷過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夠將內心與這個世界進行剝離。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歷經蒼涼而不消極。”
1957至1978年,二十年間,木心多次入獄。坐牢期間,他受盡了折磨,斷了兩根手指。關他的人想:“這小子肯定得爬著從牢里出來。”
可木心出獄事依舊腰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縫。
作家梁文道看到木心年輕時候的照片,不禁感嘆,他神情那么堅定,精氣那么足,這不像是坐過牢的人啊。
木心自己說:“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他深知人性之丑陋、自私、虛偽,他理解別人的欲望,理解別人的局限,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滑稽里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所以就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因此而活得干凈、明快、輕松和瀟灑。
這是真正的天真,是不忘初心才能發出的光亮。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人性卻又寬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內心卻亮的耀眼。
-03-不忘初心,心中所想
林清玄說:
回到最單純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讓世界的吵鬧去喧囂它們自己吧!讓湖光山色去清秀它們自己吧!讓人群從遠處走開或者自身邊擦過吧!
我們只愿心懷清歡,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1912年春天,哈佛大學教授桑塔亞納正站在課堂上給學生們上課,突然,一只知更鳥飛落在教室的窗臺上,歡叫不停。桑塔亞納被這只小鳥所吸引,靜靜地端詳著它。
過了許久,他才轉過身來,輕輕地對學生們說:“對不起,同學們,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現在得去踐約了。”說完,便走出了教室。
那一年,49歲的桑塔亞納回到了他遠在歐洲的故鄉。數年后,《英倫獨語》誕生了,桑塔亞納為他的美學繪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原來,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
-04-不忘初心,回到原點
席慕蓉說: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里。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
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就如那句古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無法重來,要記得自己的初心。
經常回頭望一下自己的來路,回憶起當初為什么啟程;經常純凈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雙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才會找對人生的方向,才會堅定我們的追求,抵達自己的初衷。
從前,所有的甜蜜與哀愁,所有的勇敢與脆弱,所有的跋涉與歇息,原來,都是在為了,向著初來的自己,進發。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