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當然有自己的主題,哪就是人學;人學,當然有自己的方向,哪就是向內開撥。人的自我其實是一個錯覺,錯覺就在于他是無中生有,有必然又要歸于無,人不能通程觀照去放棄它,所以才迷執它。自我委實就是一個不可能。如果是可能的話,那么就不應該是"短暫"的行程,就不應該任由生死來“定數”,而應該有自己的綿延與永恒;有自己空性的真實、愛戴與不朽。
由于自我只是一個感性的層面,一個情感的忽悠,一個意識碎片化的流變,自我看起來好像顯強、顯贏、顯勝和顯傲,可在現實與自然面前往往不堪一擊,甚至還不如秋風掃走一片殘葉那么有忍勁、頑強與延伸。人的軟弱與脆弱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人并沒有覺醒從前的內在、沉睡以及反思那些曾經一個個恩恩怨怨的故事與教訓。人來到這個世界仿佛就是一張陳年發黃的老唱片在重復同一條音槽,所不同的只是變更了“外裝”,以至稍微安靜和停頓一些就會感到無聊,覺得乏味,迫不及待地以孤獨與寂寞之鞭馳外,去尋找新的刺激。這樣,人才會感到活著。生命成為了一個偶然,也就是說成為了一個無緣無故的怪異。生命在自身中讀不到奧妙與神秘,生命原本是宇宙的,卻不能成為宇宙。這就好比南瓜是南瓜的,卻不能成為南瓜的。事實上,南瓜倒是穿過了今年,明年又依然是南瓜,因為生命的種子在延伸自己,內在從來不曾喪失。而人難道就要“死如燈滅”嗎?生了自我這個怪胎,又死去自我這個怪胎么?
不,這種生命的真諦她蘊藏在人的內部,人的外部只是一個感覺,它與人的真正生命無緣。我們不應該丟棄南瓜的種子而拼命去抓住南瓜的藤條,哪樣的努力是穿不過歲月的。
其實,當我們獲得了種子,藤條自然都在里面,意思就是當我們復活了內在,所有的外在都會回來的。生命權力有一種回聲與凝聚,這樣,生命就不假有二。本覺自是全然與整體了。
這樣,生命就不至于單純地形成物質上面的欲望,而會形成自身的存在、富有、浪漫、跨越與永恒。
有時,當我們面對負重時會喊出:哪些都是身外之物,用不著去計較與執著。是的,“身外之物”會奴役人。實際上你用不著消極的去“無可奈何”,你只須去作一下調整與改變,讓“身外之物”轉為“心內之物”。這樣,你就會輕松如燕,隨時可以:舉杯運江山了。
人的自我"隸屬"于外在。因為自我有主觀立場,有相對性觀念,正是如此,自我感與自我意識才能成立。這樣說來自我簡直就是外在的“薈萃”。很顯然,人又標榜自己是主子,是要勝外和駕與外在的。可以說自我要駕駛外在只是天方夜譚。常識就是:你要駕駛什么就必須對什么要有通盤的理解、有能力勝任什么,你要有百分百的清晰度。司機們不會缺少這個體會與感悟。要知道人的自我永遠只是局部與局限的,但外在卻是茫茫不著邊際,蒼穹無限伸遠……人駕與不了自己,就休想去駕與別的什么,哪怕是最細小的東西也是辦不到的。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縱有大口也沒有用,因為蛇口再怎么大也大不過象體。可見,“蛇欲”與現實是極不相稱的,極不配位的,大自然絕對不會允許有“蛇吞象”這樣的邏輯與規律存在。對于人來說盡管只是一只茶杯也不能完全被你駕與。是的,茶杯赤裸裸地放在桌子上可以由你一時任意擺布與使用,成為你飲用茶水的工具,但它從現在起可以成為一件遠古的文物,而人自我的生命卻是朝不保夕、來去匆匆的。人的生老病死成無常,試理一下:一個連自己都不能屬于自己的“我”豈能去駕駛別的。而我們所有的一廂情愿都是為了如何去“駕駛”別的,其結果恐怕只是收獲一場自欺,成全一個幻夢罷了。只怪我們本身活著就是一個影子而不是實體。
實體究竟是什么呢?實體就是存在,越過時空的存在。本身亮明和驗證了奧妙與神秘的。知無知而知的通道便有智慧似涌泉。
在這里我們需要繼續把人的自我剝得體無完膚——人是局部的,是局限的,但人的欲望組合卻是整體的,全然的,永遠的。我們都想要最好的,快樂的,幸福的,開開心心的一切。這就是我們的欲望值和標準。也許有人說“我”可沒有那樣的欲望,你也許在現實中沒有流露出來,但你的骨子里與潛意識一定是如此的。人帶著他(她)的理想就是要征服所有的人,然后就是地球、月球、火星……這欲望有錯嗎?當然有錯。因為人的欲望有它內在的吶喊與呼喚,這也更證明了一個人唯有從內在征服自己才能去征服別人,征服世界,贏回自己的宇宙。
"科學"繞過了人的內在,正在做這件事。沒錯,就是因為人原本就是宇宙的一粒種子。因此,這也正說明了人的天性基因是天生的。只是人應該正視自己的欲望,"科學"需要先把自己的內在武裝起來。如此,人才循道,至德,才有翅膀飛翔不迷航,不虛妄和胡來。人缺內在本身總是犯愚蠢的,所謂的“科學”就只會霸道欺凌人了。單就"機器人"來說不用多久將會把人所有的欲望“吃掉”,到那時人不再有欲望了,這意味著人的外在自我結束了。可是人又不具備一個內在的生命,這要人如何是好呢?因為,你要享受"機器人"不再有欲望了。如此,人會真正地成為癡漢與呆子的,說是行將草木也不過言。
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我都在干一件不可能的蠢事——哪就是用自己的局部去征服整體;用自己的短暫去索取永遠;用自己的糊涂去贏得清晰;用自己的埋怨去交換寬容……一切都是以自己的負面去努力掙得正面,并且自以為是。
顯而易見,外在的自我是流浪與漂泊的,我們唯有深入自己的內在才能得到整合與修補,才能安家有歸宿。內在的源泉與豐富會給我們帶來脫胎換骨的生命。這個生命就是實體的本性,也就是“處女地”,或者說初心、童心、甚或靈魂。當然,名稱與概念無所謂,但實體的性質只能是一的,本身不內不外的。我們與其說深入自己的內在,倒不如說拋棄“自我執”,扔掉自我的狹隘與偏見觀念。
童心是純粹的,純粹就是自發、自然,就是本性,就是自身的宇宙實體。我們只有自然的我,只有宇宙的我,奧妙和神秘不是在自己的外部,而是就根植在自己的本身。這個真相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恰恰吻合了佛教的名言:無我之我。
沒有了人為的自我,就沒有了分裂與分別的意識碎片操縱,外在事實上就是內在,內在也就是外在,其實內外圓融,不假分別。
這樣的心境,這樣的觀念,這樣的意識,欲望自然都融于實體的全然與整體之中,不可能再自行獨立而犯愚蠢了。人的自我不再局限于肉體,執著于肉體,并以肉體作為生命的胚胎與根本予以器重,讓它凌架在心智、靈魂、道德、純潔與燦爛之上。生命是心態、本性,也或靈魂。這樣就成全了一個全然與整體的意識,此也又印證了佛教的“明心見性”。
人為的自我其內在是封閉的,緊張的,堅硬得如同鋼棍。因為這是由于人的欲望值與外在的現實不相吻合所造成的。這也正是我們平時感到總有一種煩惱、擔心、牽掛、害怕以及莫名其妙生發恐懼的原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然還會成為我們的至理名言。
原來我們對外部所有的人、事、物之所以有哪么多的矛盾與沖突,有哪么多的埋怨與不滿情緒,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哪個內在的“實體”統一。人只有與自己講和才能回到那個實體。這樣,與外在所有的矛盾、沖突才會自行消失。因為我們不再有人格上的分裂與瘋狂。
說人的自我就是意識的碎片化,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好比“我”就是一片樹葉,從春天而來,到了秋天又會離去,“生與死”就夠“自我”折騰和恐懼的了。不能不說我們人生是有幸福的,但因為我們的意識是分裂與分別以及構成相對性的惡性循環模式與規律,所以,幸福總是有痛苦相對應,好的就有壞的在其中,善的就隱藏著惡的,是一定是非的反面,愛同時具備了恨(即使父母之愛也不例外,因為都在“自我”的范籌內附帶條件與籌碼的)等等。因此,我們的人生總是定格在酸甜苦辣咸之中。今天很開心快樂,因為打牌贏錢了,兒女在學校考出好成績,情緒高漲,喜悅洋溢;明天打牌輸錢了,兒女考砸了,情緒就一落千丈,煩惱、痛苦、憂傷與憂慮揪著心不放!人就是這樣由外面的“東西”變相的主宰與支配,任何看起來好像是自我在那里作主,充當“領導”,其實只不過是仆從與傀儡。因為你的自我意識只是一片葉子,而不是整棵大樹。
當意識是整棵大樹時自我才是實體的,完整的。那么,葉片來來去去就是現象,有枝椏枯萎掉落只是新陳代謝,樹根與種子總會存在在大地與藍天中。
人有了實體意識其快樂與幸福就會沒有理由了,人僅是大自然的替身與使者,神秘與奧妙總是帶來源源不斷的安寧、吉祥、如意、快慰、浪漫以及當下妙不可言的相感靈然。
事情就是這樣,事實更是如此。有一個“背反定律”網盡了所有的人:你如果擁有了的是自我執(戀)的意識,那么,你的一切對的便是錯的,相反,你的一切錯的便是對的;你恨別人時,哪恰恰是你的潛意識在愛別人(哪就是為什么有人信教了就開始懺悔與涕哭,悔不該有恨的原因)。你得到的愈多,失去的也只會愈多。有人欺騙了你,其實是你自己欺騙了自己,這無論是感情還是錢財都是如此,因為你的貪婪和愚蠢首先欺騙了你。你希望和寄望的越高,失望和失落的也就越大。為什么會這樣?要明白你的自我是顛倒的構成,你的欲望的起點不實際,現實的自然秩序、規律與客觀真實就會來平衡你。人就是這樣身不由己的上下、左右、正負、沉浮與來回折騰的。人生最后會感嘆出一場游戲、或贏下一場夢來。所以說人應該趕早知道和看清這個真相,以便自己去爭取完美,成為完美。
完美就在于看透自我,看淡自我,清洗虛妄、虛偽與虛榮以及面具掩蓋的猙獰。表面的枝枝椏椏、花花葉葉不能障目,繁榮應該在深處,在根上。這樣你的能量會注內,會不浪費,表面無所謂了:有人恨你其實你知道哪是在深處愛著你;有人討厭你事實是在喜歡你;有人在騙你你明白這只是游戲……言之,無論別人怎樣對待你都是一個吻。你有內在的福祉與守護神,沒有什么不安妥與不放心的。開竅就在這里:你的小氣的自我一旦扔了,你的意識就是本性的原真大我,這個大我就是宇宙,你的眼里總是自己的海洋,看看海洋是如何對待百川與流溢的,亦就是如何對待自己了。海洋浪漫嗎?海洋快樂嗎?海洋無窮無盡與不可思議的存在著。人在表面上只能小看自己,但卻背負著深重的擔心、煩惱、牽掛、喜怒無常、悲歡離合、患得患失、討價還價、是非糾纏、尊卑貴賤、互相攀比、甚至互相殘殺與自殺。
這是因為生命不再局限于“池塘”,而是成為了浩瀚的海洋。不需要任何的圍堵與封閉,不擔心會干枯或因狹小發臭;也不憂慮會遭狂風暴雨以及山洪沖毀潰堤。因為你是海洋了,整體與奧妙了。你只有無窮的浪漫與快樂的存在。
可見,人真正的學問和要讀的就是深入內在,去有意識的改變。讓內在的實體活出來。這樣,外在那個夢中的自我就有了歸宿,歸宿在整體奧妙的實體與靈性中。
誠然,生命誠可貴。貴就貴在她可以永恒。無我執意識恰恰會饋贈一個有我意識,這個意識就是我們平時稱為的覺醒,這可是宇宙的自我重回故里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