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生太短,坦誠相待。努力生活,不負韶華。讓我們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1
有次跟人約好在某廣場見面,臨近約好的時間,對方發消息說堵在路上了,可能會遲到幾分鐘,最后晚了1個小時。
當然,我不知道對方是真的堵車,還是只是用堵車來掩飾自己的遲到。
除了堵車外,我們時常能聽到各種因為外在環境影響而耽誤計劃的借口。
比如,月末熬夜加班,只把自己的辛苦歸咎于公司,卻不去想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生活過得不理想,得不到重用,就寬慰自己,我只是運氣不好而已。卻不想想,如今社會并不缺平臺,如果懷才,怎會不遇?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習慣于向外尋找原因,一旦出了什么問題,第一反應就是跟我沒關系,不是我的問題。
他們永遠看不到出在自己身上的問題,不去想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百般掩飾自身的不足或懈怠。
然而,影響你的有時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對自己的放縱。如果習慣為自己找不同的借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
王爾德說:“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借口,你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借口。”做錯一件事,就得用無數個借口補充漏洞,再用無數個借口解釋借口中的漏洞,無休無止,而成功的機會也就這樣悄然流逝。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為自己的不順找借口,他們會盡一切努力改變處境,讓自己活得更有底氣。
2
朋友小意有段時間心血來潮,決心開始學畫畫,報了興趣班,也備好了材料。
一個月后見到她,問她學得怎么樣了。小意只說最近工作事情太多,抽不出時間去學。
又過了三個月,得知小意的畫畫還是沒有進展。她解釋:“我在準備一個考試,等結束了就開始。”
之后,小意還找過各種理由:起步時間太晚了,最近太累了,畫室太遠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也滿懷期待地列好了計劃,但真正要開始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不期而至的意外。
有一個一直想去的地方,卻因為最近事情太多,計劃擱淺;
想要早點上班避免遲到,但第二天還是照舊賴在床上,理由是“昨天晚上睡太遲了”;
為了恢復身材決定開始健身,但健身卡都積了灰,也不見開始……
原因五花八門,好像得了一種一開始行動就會不舒服的病。其實說到底,就是借口太多。
事實上,很多時候并沒有所謂的最佳時機。總說時機未到的人,殊不知時不我待,稍縱即逝。
借口太多的人,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他們寧愿到頭來后悔莫及,也不愿做出絲毫改變。
反觀那些走到最后的成功者,無一不是具備了超群的執行力。他們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瞻前顧后上,習慣在行動過程中去修正,從不為自己找借口拖延。
其實,很多事情,只要開始邁出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3
電視劇《三星級營養午餐》中,女主角光子作為餐廳主廚,原本風光無限,卻因為得罪了老板,被迫離開。
從前想挖走她的其他餐廳,也對她敬而遠之。
光子并沒有就此認輸,而是去了一所小學做校餐。
剛開始,光子處處受挫。她按照平時的標準制作食物,結果超時了,小朋友也覺得食物難吃,給出了差評。
光子一次次嘗試,不斷地改良,甚至夜里三點就來到學校準備第二天的食材。
靠著這種追求極致的精神,光子終于做出了受到學生稱贊的校餐,還收到了頂級餐廳的橄欖枝。
光子能夠逆風翻盤,是因為她不為自己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并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事實上,卻沒有真的盡全力,往往只是感動了自己。稍有不順,就歸咎于外界:工作不適合我、行業不景氣、環境就是如此……
我們遭遇挫折時,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很容易觸發心理防御機制,為保護自己尋找合理的解釋。
但想要解決問題,就要時時反思己身,遇到困難不抱怨,拼盡全力去解決。
方法總比問題多,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思考如何彌補,如此才能進步。
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下意識找借口,當你開始養成這樣的習慣后,就會發現生活正在慢慢變好。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