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學校的大道上,每天,我總能欣賞到沿途獨特的風光。因為在通往學校的大道上,正處于兩邊的田野包圍之中(我還在讀書的時候),從起道上看,就像一條長龍蜿蜒盤旋一般。遠處,一座山清晰浮現在通往該道上的人們眼中。
我喜歡欣賞那山,尤其是寒冬早晨的山,包括這條路上一切的景色。每天,我總是早早地去上學,但在這早晨的景色中,一些默默的勞動者——農民,他們早已停止手頭上的活兒,準備回家了。這時,剛好與我們上學的人群逆了方向,但我還依稀記得他們的身影:樸素外表,格外黝黑的肌膚,一雙粗糙的泥腿,腳上習慣性沒穿鞋子。
但有時——我甚至在某一刻會對他們感到崇敬,相信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有此種奇怪地感覺吧?自改革以來,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好,隨之養成的浪費也習以為常了,現在普遍的概念為“農民工”,對農民這個詞匯,人們好像也變得愈乎陌生,似乎淡忘在這時代,不知包括還有這群默默的勞動者!
一瓶飲料,一塊面包,一盒飯,甚至沒吃上幾口就扔似乎很常見,謂為平常的事。那時學校,應試風氣還是較為盛行,或許也有關。畢竟還是在發展邊緣的城鎮里,讀書能繼續讀上去,這時這里的人們“唯有讀書高”觀念已比較鋼印。學校普遍以升學為重中之中,綜合素質卻始終沒有到位。
放學后,看著一些些寬路不走,偏要把自行車踩在農民晾曬的稻谷上嬉戲,似乎能給自己帶來無盡樂趣的惡趣味,讓人憤憤不平。不僅僅是想到那些農民的辛苦,任何勞動者的勞動成果都應被尊重,不應這樣去踐踏。因為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家就經歷過那種食不果腹的日子,或許大多都不會相信,改革開放后還會有這樣事,換我現在也很難說服自己不讓自己相信,但確實是已經發生的。那種苦真的不是現在更容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能夠有所深刻體會的。在我看來,窮不可恥,可恥是不敢承認現實的,可恥是承認現實又不去改變的。
雖然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我們更應懂得珍惜,包括農民在內所有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我也相信,即使富裕的人,誰不是從這樣的幸苦走來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