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唯一能決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決定權在自己,為什么我們總要讓自己苦上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多年還不肯“放下”呢?
不為昨天買單
生活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有活得累、活得艱難的感覺。“生活太累了!”成為現代都市人的普遍感慨。其實,要想活得輕松其實很不難,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我們學會擁有“不為昨天買單”的心態。
在某個中學里,有這樣一個種現象,許多學生常會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在交完考卷后總是充滿了憂慮,因為擔心自己的分數,而影響了下一階段的學習。一位老師看在眼里,記在了心里。
一天,這位老師在實驗室里講課,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課程有什么關系,都靜靜坐著,望著老師。忽然,這位教師站了起來,故意失手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學生們都很驚訝,圍攏到水槽前,議論紛紛,覺得可惜。老師說:“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了,不論你們怎樣后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包含了豐富深刻的哲理。過去的已經過去,歷史不能重新開始,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益處。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有一個學生叫喬根,有一年暑假,他去華盛頓觀光。很可惜,剛到達華盛頓,喬根就發現錢包不見了,錢包里裝有護照和現款。他跑去向警察說明了情況。
第二天,錢包仍不知下落。喬根的衣袋里只有幾十元的零錢。他該怎么辦呢?難道要到警察局坐等消息嗎?“不,我應該愉快地過好今天。”他對自己說,“我不愿做任何無意義的事情!我要參觀華盛頓,我可能不再有機會來這兒了。”
于是,他步行出發,參觀了白宮和國會大廈,參觀了一些博物館,爬上了華盛頓紀念碑的頂端。雖然無法到華盛頓郊區以及他計劃中的其他地方去,但是,他凡到過的地方,都很認真的體會和欣賞,還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
回到丹麥后,他回憶起這段美國旅程,總是很開心。因為他覺得,他沒有因為錢包被偷而沮喪,沒有因為一個小失誤而失去幾天的美好時光。在他回國后的第五天,華盛頓警察局幫他找回了錢包。此次出行,他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假如我們能夠像喬根那樣,明白只有今天和此刻所做才是真實的,徹悟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時間關系,就不會沉浸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了。如果我們能把昨天看成是今天的經驗、借鑒,把明天看作是今天努力的收獲,就能在積極的情緒下把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如果總抱怨現狀不好,那是我們不知道還有更壞的事情。如果不活在當下,我們就會失去當下。如果失去了當下,也就喪失了當下所有的歡樂和幸福,也就失去了當下可能有的各種機會。
“不為昨天買單”,就是說不要同自己的過去較勁。如果一有過錯,我們就陷入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我們將永遠活在昨天,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對于錯誤來說,懊悔毫無用處,只能帶來更大的痛苦。如果摔倒了,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