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家李尚龍講過這樣一件小事:
有一次,他在地鐵里捧著一本莫言的《豐乳肥臀》
一個路人看了一眼書名,然后很鄙視地搖了搖頭。
路人也許在想:這家伙竟然敢在公開場合看黃書。
一個老師走了進來,看到了他,再看了一眼書名,
用很嘲弄的口氣說:“你也看雞湯啊。”
那個老師不知道的是,
《希望永遠都在》是一本講柬埔寨歷史的書,
只是名字像雞湯而已。
書里面的故事,血淋淋的,
讓人思考著世界的變革和柬埔寨的過去。
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以己度人,妄加評論。
但是憑什么呢?看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別人,
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
并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就像之前,上海倆姑娘蹲在地上等地鐵,被人拍照曝光到微博,
評價其“不雅觀”、“沒教養”。可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走很久很累了,
或是身體有不適呢?
還有電影《搜索》中的高圓圓,
因拒絕給老大爺讓座,被眾人集體指責其道德淪喪。
可他們并不知道,上公交車之前的她,
剛得知自己罹患癌癥,
心灰意冷、沉浸在驚愕與恐懼之中。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莊子》有云: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不了解他人,就不要輕易下結論。
深到骨子里的教養,就是從不隨意評價他人。
02
我們總是太喜歡先入為主了,
太喜歡用自己的偏見去揣測、
衡量別人。
心中有怎樣的痛處。
我曾路過深夜的小酒館,
看到趴在門口痛哭的上班族;
也曾見過地鐵站里,
一邊抹眼淚一邊拎著高跟鞋光腳跑下樓梯的姑娘;
還有在食堂里,
頓頓就著免費的例湯啃饅頭的少年。
不是誰都有資格活得輕盈。
也沒有誰能夠對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
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他對我說,
“你就記住,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就像微博上流傳過的一段話: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你生活在一艘豪華的大船上,
船上什么都有,
有一輩子喝不完的美酒,
還有許多跟你一樣幸運登船的人。
而我抓著一塊浮木努力漂啊漂,
海浪一波一波拍過來,
怎么躲也躲不掉,
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危險,
還要擔驚受怕有沒有鯊魚經過。
這一生,太多人都是在負重前行。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別人經歷了什么,因此也不要妄自評價。
03
對于心理年齡,
我喜歡摩西奶奶的態度。
摩西,本是美國的一位普通老太太。
一位從沒進過美術學校的農村老太太。
但她老年時,突然喜歡上了畫畫。
很多親朋對她說:
“你這么老了,還折騰什么?”
“你這么老了,還能畫出什么名堂。”
但76歲的她還是拿起了畫筆,
“我不管,我就是喜歡畫畫。”
這一畫,就一發不可收。
94歲那年,她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她有一句名言——“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對于心理年齡,
最高級的年齡觀就是像摩西奶奶一樣——擁有無齡感。
所謂無齡感,
就是沒有年齡的概念,不為年齡所束縛,
能夠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活力,
對事物充滿好奇并勇敢去嘗試。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
有哪些可以令人瞬間清醒的句子?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我38歲那年,
琢磨著要不要去讀兩年放射線照相術大專學位。
但是我覺得自己太老了,
等拿到學位時,都40歲了。
但好朋友跟我說了一句話:
‘如果你不讀,你還是會40歲,
一個沒有學位的40歲。’
我現在已經60歲了,
那個學位改變了我的生活。”
特別喜歡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不管你現在多少歲,
如果有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那就立刻去做,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04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畫家做過一個試驗:
請人指出他一幅畫的缺點,
結果被貶低得一無是處;
次日,他又請人指出同一幅畫的優點,
結果被夸得十全十美。
他得出結論:
永遠有人欣賞你,也永遠有人批評你。
安心畫好自己的畫就好。
不隨便評價他人,是一種修養。
而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是一種修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