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問,我們為什么活著?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努力地尋找著答案。
讀《戰國策》,讀到蘇秦這個人物時,他初游說秦王失敗后,回來后發奮學習,產生困惑時,問,“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這樣問自己,人的一生,從出生,有了生命,特別是經歷過很多后,我們會問,未來,未來,未來怎么辦?未來又是什么?此生,此生,將怎樣善始善終、順利、并求得好死地過完此生?
在深夜,你不知道等你醒來,明天會怎樣?于是,一夜,你未能眠,輾轉反側,為某些事,為某些人,恐懼在黑夜里一點一點蠶食著你的夢……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曰:何以是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閹然媚于世也者,是鄉原也。”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胡雪巖的啟示》,最后和最重要的啟示,四個字:自作自受。我們都是自作自受,從出生,從無到有,有了生命,生命開始……一切的過程,也就是自作自受,只愿求得好死,怕不好死,如此簡單,簡單而已。
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人說《論語》是講陽的,而《道德經》是講陰的,千百年來,還有很多人至今在猜測和談論老子去向成迷這些問題和話題?其實很容單,“陰”的,也就是看不見的,看不見的,又是最厲害的……他只不是去了“陰”的最高境界的世界,同時他仍還活在“陽”的最高境界的世界中……
經過一番努力探尋,原來發現:活著,要好好地活著;腳踏實地,真心實意,慢慢地,并要好好地,過好一生,走好一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