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之業,已歷十數載,當此內外交困之際,吾每有感于此,常夜不能寐、扶額而嘆。當此離別之際,以經年之所見所感,獻微末之策,以全情義,公胸有乾坤,自有明斷,吾今所言,誠一家耳,不足為憑。
美林之困,非惟天時,亦在人謀。吾以為其困有二:一在內,二于外,又外因無常,暫且不表,較內因之無常,縱觀內弊猶甚之,何也?蓋因循守舊、內制渙散,進而風氣不振,以致積重難返,成今日之困局。
當此危難之時,唯有以“變”克“不變”,方得涅之機,公明斷,戰國時代,七國爭雄,惟秦能一掃寰宇,統一六國,成千古之偉業,以吾之淺見,其業有成,蓋自商君變法始,而觀公之慈悲,如來之相,寧困于身,而不落情義,此慈悲心也,然欲得公之渡者,眾矣,公何妨以有為而證無為之境,而普渡之法,全賴美林之興,美林之興,需公效釋尊割肉飼鷹之舉,以證菩提。
商君之罪,何其無辜,然時需其亡以平顯貴之怒,其身雖終,秦之盛始也,功名得以流芳,此死得其所也,為今之計,當尋一“商君”者,以破不變之局,需知大清之衰,無他,守舊耳,不思變通、墨守成規,終致泱泱中華百年之辱。
公明斷,商君即得,其變當自內制始,總覽谷內架構,機構冗余,管事者多,辦實事者少,以致遇事推諉,上通下達不暢,所難之事,往往無疾而終,愚以為欲革其弊,首在簡政,當裁撤冗余之崗,全面推行業務經理負責之機制,谷內之權可集谷主一身,以便暢令通達,為妨濫權,可設一副職,以作制衡,此帝王之術也,公自有其斷。
次在放權,權利下放,張弛有度,方為效率之始也。如此,內弊即除,此政為新之際,重之重者,惟“銷售”決之,而銷售之道,則在入世,此不贅言也。
愚以為為商之道,在誠、戒欺,取舍有度,方合天道。
書不盡言伏惟珍重。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