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這個常識,你一天的時間就只有二十四小時。也許上帝在一個人的出身、地位、名利等方面的分配有失偏頗,但是在時間的恩賜上人人生而平等,一個人無論是窮困潦倒還是富甲一方,他都活不過時間。每個人的一生都被禁錮在百年以內,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看你如何去支配這日升月落更替輪轉的二十四小時,這方面用得多了,那方面就必然有所損失,比如你在早上多在床上躺了兩個小時,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延遲兩個小時,或者擱置一些不那么緊迫的事情。有所得則必有所失,就像你經過一片麥田,而你的手里只能摘取一支你以為最為豐碩的麥穗。
人生自然短暫,晝夜不過倏忽之間。如果做一個算術的話,人生百年,竟然只有三萬六千多天,二十五歲,我已經活過了人生的四分之一,如果人生是一段長路的話,仿佛看到死亡旗幟鮮明地立在終點,等著我閉眼眼睛呼出最后一口氣的那一天。而我們無法想象,當自己五十歲之后,是否還會保持著對待生活的熱情,是否依然像二十五歲一樣生機勃勃,一樣躊躇滿志。毫無疑問,一個人真正的黃金歲月,從二十歲開始算起,一直到四十歲,竟然只有短短的七千三百天。
無怪乎曹孟德英雄一世,也要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無怪乎孔子他老人家也禁不住長吁短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我梳理了自己一天的生活,在八點鐘起床洗漱,做早餐吃飯收拾整理房間,洗衣服,臨出門已經十二點,去圖書館還書,借書,在公園散了一會兒步拍了幾張照片,回到家逛完超市買完菜已經下午四點,打開電腦在商城上買了一些日用品挑了幾本書,順便看了幾個新聞查看了自己的主頁,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打開QQ看空間動態,打開微信看朋友圈,刷了一會兒微博,瀏覽了幾個短視頻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不得已開始做晚餐。而我的日常安排里明明白白寫了讀書兩小時,學習攝影技巧一小時,鍛煉一小時,寫文章一篇,剩下的事情,只好推到明天來做。有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是在一片瑣碎之中毫無意義地流逝。而我們更傾向于拈輕怕重,本能地去做那些只需要利用感官就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讀書和看電影之間,看電影總是要容易一些,比如聊天和寫作之間,聊天總是要輕松得多。
然而一天的工作都被排上日程卻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所占據,臨睡時心里總覺得有點兒泄氣,甚至還有些懊惱。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出去吃飯睡覺這些規定動作之外,余下的時間自由而毫無意義。我們的生活不是被安排的時候,我們瞬間就陷入了茫然失措的境地。
人生苦短,別和傻逼浪費時間。在陳述了苦短的人生之后,應該進一步聲明傻逼是誰?這里說的傻逼,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群人,也許是個東西,也許不是個東西。總而言之,他是一個引誘著你將那些寶貴的時間消耗得連一個泡兒都不起的那個對象。好比你連車轱轆都買不起卻一個勁兒地給你打電話推銷車險的那個人一樣苦口婆心地奉勸你,他們家的保險要比別人家的有多少實惠。如果他是一個人,就是那個成天給你發消息引誘你上當受騙的那個人;如果他是一群人,就是那些成天在各種社交群里轉發一些無腦信息卻想引起你注意的人;如果他是個東西,就是看視頻打游戲推牌九刷網頁;如果他不是個東西,舉個例子,你自己在明知有些動作不是非完成不可還是無法自拔地不能克制自我因此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那么你自己其實就那個不言而喻的對象。
生活總是難免在油鹽醬醋之中淪陷,雅致一點兒,閑來無事泡一杯清茶,翻幾頁有趣的書,了解一些人文藝術的常識,有一兩個尚算風流或者風雅的愛好,比如彈吉他或者學書畫。我總想著結交幾個有趣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不僅是你勸我喝酒我勸你喝酒,有趣的人,能夠讓你學到一些可貴的東西,包括他們可貴的品質和純粹的本性,我們聊點兒什么,并不一定要充斥著人生理想云云,而是幾句話之中,總有一點兒耐聽的不那么俗套的道理,杯子碰到一起,愿我們嘴里說出來的,不僅有黃色笑話。
如果時間充裕而又無事可做的話,放下手機總是要首先學會的事情。無論是在微信群里和不相干的人有一言沒一句,還是在朋友圈里反復下拉屏幕和上滑,點一個贊寫一句似笑非笑的評論,那些沒有分量的交流實則多此一舉。足夠美好而浪漫的虛度方式,是同心愛的姑娘約會看電影,或者與要好的哥們兒聊天和遠行,看看風景,看看街邊飄然而過的姑娘。但是囊中羞澀,只好沉下心來,讀書和碼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