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公司組織參加過一次拓展訓練。訓練的內容大同小異,體能的訓練,團結合作的訓練,唯一不同的是最后一個環節。算是心靈之旅。
大家蒙著眼睛排成長隊,手牽手,往前行走。領頭的人是睜眼的,另外由三個沒有蒙眼的同事負責給看不見的大家在不同路段的提示和幫助,考驗信任依賴伙伴。
歷經重重考驗后大家被引導進入一間放著輕音樂的房間。最終拿下眼罩時,發現身處一片黑暗中。大家還沉醉在剛剛,敢走不敢走的糾結不安,但又最終走完的興奮中。
負責的老師要求我們圍坐下來,慢慢安靜下來,然后他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黑暗隨著音樂,大家很快就安靜下來聆聽。
陽光樂觀,還依稀看得到以前帥氣的老師講到,他的妻子因為一種十分罕見又難治的病,深受折磨近10年。妻子被病痛折磨,他被妻子的病情,妻子不穩定的情緒,家庭沉重的債務所折磨,直到妻子去世。
妻子得病之前是個樂觀可愛的女人。得病之后,變得經常歇斯底里。那時他拼命的工作,到處借錢,連吸口氣都覺得沉重。最終,妻子去世了。
他說本以為不會很傷心,因為盡力了。相比之前的重壓,他忽然覺得無比的難過。病著的妻子,如果人在,即使病了,也是好的。可以說話,可以吃飯,人不在了,什么都沒有了。
他用顫巍巍的聲音,告訴我們他心里破著一個洞。這個洞吞噬著他。
當他講完之后,幾乎在場每個人幾乎都說了自己內心過去的難過,壓抑,或者未來擔憂的事情。
平日漂亮歡快的女孩因為工作和男友,遠離家鄉和親人,糾結著是要回父母身邊,還是留在喜歡的城市和愛情身邊。
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男生,總是一副酷酷的樣子,卻袒露上大學父母不能交上學費,需要靠親戚救濟,深深地自卑。
面臨中年危機的同事,和妻子感情出現裂痕,凄然地說到最后發現,覺得只有兒子是自己的,可是因為早年工作,他錯過了孩子前3歲最需要陪伴的時間......
聽著聽著你就會覺得——活著活著,誰的心里沒破幾個洞呢?
昨天在看《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時,看到一段很動人的描述:因老父親需要回復一個看似惡作劇般一次性投來三十多封煩惱信的人,兒子表示很不理解。
最后老父親說道:“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詢者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證據就是,這樣的人也一定會來拿回信,他會來查看牛奶箱。因為他很想知道,浪矢爺爺會怎樣回復自己地信。你想想看,就算是瞎編的煩惱,要一口氣想出來三十個也不簡單。既然費了那么多心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這就是為何,當知道我學習過心理學后,會有不少認識不認識的有緣之人向我敞開心扉,訴說煩惱,尋求幫助。在我看來和雄治是一樣的想法,誰心里沒有破洞呢,而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認真地對待每次接到的詢問,求助。即便如此,以前也會質疑自己,既然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給予的意見是不是夠專業,萬一錯了,而且影響到別人的生命,那該怎么辦呢?
讀完《解憂雜貨店》之后,得到了答案,其實也是印證自己內心的想法。
不管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還是非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不管是靈修的大師還是一般老師,所有給予意見的人,帶著想要幫助別人心情的人,其實并不會真的改變別人的生命,因為最終影響或者改變人生命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人自己。
帶著內心的洞還要不停行走的人們,在時間熬煮的解藥或者毒藥中,聽取或者不聽取別人的意見,經歷更多的事情,心里漸漸熬制出自己的解藥。
那些破了的洞最終都要自己縫補,慢慢愈合。
文章開頭提到的老師變成了拓展的教練,慢慢地時間推移,他得到很多領悟。健康對于快樂的人生的重要性,讓他決議從事這一行業,倡導大家更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哪怕每次培訓影響了一個人,他也覺得非常值得。他的故事和態度也感染著一批一批的學員。
那個糾結的女孩最終留在有愛情的城市,結婚,辭職又去另外的城市攻讀博士學位。
那個稱內心自卑的男生,成為公司里大家都喜愛的開心果。那個和妻子有裂痕的中年同事修復了感情,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陪伴,現在家庭也算是其樂融融。
他們在現在或者未來可能內心還會有洞,或者之前的洞也沒有完全的愈合,那又怎么樣呢?我們仍然要帶著這些一起前行。
人生不缺風雨艱難,走著走著,心里難免就破了洞。只愿有人能溫柔相待,深深理解,軟語相勸。但愿你也能明白,修補拯救最終都是靠自己。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