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85歲的老婦人被問道:“如果你必須再來一次,你要怎么生活?”
那個老婦人說:“如果我能夠再活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對更少的事情采取嚴肅的態(tài)度,我一定要放松,我一定要使自己更柔軟靈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錯誤,我一定要冒更多的險,我一定要做更多的旅行,我一定要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河,我一定要吃更多的冰激凌,吃更少的豆子……”
“我是一個去到每一個地方都要帶溫度計、熱水瓶、雨衣和降落傘的人,如果我可以再來一次,我一定要比這一生攜帶更輕的裝備旅行……”
“如果我必須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在初春就開始打赤腳,而且一直維持到深秋。我一定要跳更多的舞,我一定要坐更多的旋轉(zhuǎn)木馬,我一定要摘更多的雛菊。”
這是印度修行者奧修在《般若心經(jīng)》里講的一個故事,接著他做了這樣的評述:“盡可能盡心地去過這個片刻,不要太理智,因為太理智導(dǎo)致不正常,讓一些瘋狂存在你心里,那會給予你生命熱情,使生活更加充滿朝氣,讓一些無理性一直存在,那會使你能夠游戲,使你能夠有看游戲的心情,那會幫你放松。一個理智的人完全停留在頭腦里,他沒辦法從頭腦下來,他生活在樓頂上。他要到處都能生活,這是你的家,樓頂上,很好!一樓,非常好!地下室,也很美!到處都能生活,這是你的家。我要告訴這個年老的女人:不要等到下一次!因為下一次永遠不會來臨。”
我們在生活里通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你再活一次。”大部分人的經(jīng)驗都是充滿遺憾的,希望下一生能夠彌補(如果真有下一生的話),極樂世界或者天堂正因為這種彌補而得以形成。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下一世是渺茫的寄托,不如從此刻做起。這些人使我們知道世界有更活潑的風景,我就認識好幾位到了老年才立志做藝術(shù)家的;我也認識幾位70歲才到小學(xué)讀補校的老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