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鄰居有對雙胞胎,倆女兒,長得都很好看。
但,這倆姐妹,姐姐卻硬是活在了妹妹的陰影里。
因為妹妹很會講話,跟個人精一樣,在人多得地方,妹妹一張口就能吸引到所有人的注意力。父母是雙職工,根本無法很仔細的照顧到兩個孩子,所以稍微更寵妹妹。
在家里,父母會盡量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姐姐還沒有感覺到很不適。但一開始工作,她們就有了巨大差距。看著妹妹活的風生水起,姐姐也很郁悶,她說:我知道自己不會講話,但是沒想到因為不會講話,讓生活陷入僵局。
這個姐姐,確實有些過于內向,別說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就是在人前大聲講話她都辦不到。這作為女孩看起來還挺好,但混職場,就是致命缺陷了。
2
話都不敢講,誰會尊重你?
這是個忙碌而煩躁的世界,每個人都很勢利眼,他們先看你的身份、地位、金錢、穿著和長相,然后再判斷自己該怎樣對待你。
對于能說會道的人來說,跟陌生人見面一分鐘,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優點,為自己贏得應得的尊重,是很簡單的事。但是對于不會說話的人來說,給他們一天時間去介紹自己,他們也不一定能抓住重點,好好地做好自我介紹這件事。
他們支支吾吾,語無倫次,就算自己很有成就,那樣說出去也減了幾分氣勢,所以他們總被無視,在社交里找不到存在感,而且大部分人,都很失敗,形成惡性循環。越不會說話越失敗,越失敗越沒有自信,也就越不敢表達自己。
3
沒有哪個成功人士,不敢在臺上講話
內向外向其實不重要,一個企業的高管,就算再內向,他也絕不可能不敢在公眾面前講話。所以其實敢于表達自己,知道怎樣表達自己,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讀書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去參加辯論,說是為了鍛煉口才,我那時候對此嗤之以鼻。我覺得,口才有什么好鍛煉的,講話誰還不會?但實際上,我還就真不會講話。
在人多得地方,我講話經常不順暢,甚至啞口無言。遇到陌生人時,我以為我可以正常交流,但是經常表達不出想法的十分之一,不只別人聽不懂,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只有在熟人面前,我才是那個口若懸河的人,但連這個都有局限,當朋友們聊起我不懂的領域時,也是無話可說。
其實,口才,不是指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多能瞎侃,而是你在特定的場合里,能不能臨危不懼的說出合適的話,并能精準表達自己所想。
4
肚里有多少東西,嘴巴知道
想要口才好,得有東西說才行。比如,霍金來給你聊聊黑洞,你能聊不?錢學森來跟你聊聊核彈,你能聊不?你在他們面前啞口無言,那是因為你肚子里沒有東西,這種情況下,喝什么催吐劑都吐不出東西來。
才華橫溢,張口結舌的情況是很矛盾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問題還嚴重了,你得看病去。正常人,肚子里有東西,都不至于無話可說,最起碼平常交流能正常。讓自己肚子里有談資,是提升口才的第一步。
5
心理很重要,有病看病,
沒病就要逼逼自己
當然,還真有人,就是才華橫溢,卻張口結舌。前幾天有部電視劇,叫《內向的老板》里面就塑造了一個極度內向的老板形象。他就不能見人,只要有很多人看著他講話,他就要暈倒。
所以,為了正常運營公司,他只能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做明面上的老板,自己躲在他身后,做一個智囊。如果你真是像他一樣,在公眾面前說話,頭暈目眩,每次都要暈倒,那就麻利的去醫院,掛精神科。如果不是,那要好好鍛煉一下自己。
大多數人,不敢在公眾面前講話,都是缺乏自信,臉皮太薄,玻璃心,怕自己做不好會惹人嘲笑。
你天生內向,因為小時候說錯話被過度責備,所以覺得,多說多錯,索性不說。以至于現在已經長大了,不會再有人過度責備,你也習慣了不說話。其實,你需要知道,你根本沒有那么重要。小時候,你是全家的中心,全家人都在教育你,觀察你,糾正你,打擊你。但是進入社會之后,沒有人會天天觀察你,他們關注自己就已經忙得焦頭爛額。
他們也在時刻思考自己該怎樣講話不被嘲笑,該怎樣跟別人交流,該怎樣學習,以及別人對自己是怎樣的感覺。每個人都在忙著關注自己,他們已經沒有多余的精力關注你。甚至有人做過這樣一場實驗,說,自己故意將T恤穿反,一整天都沒有同事跟他講。下班后,他在群里問大家,你們沒發現我的T恤穿反了嗎?同事們有說沒注意的,有說注意到了但是覺得不說也沒什么影響的,甚至有的人說,還以為你故意那么穿呢!
所以,你完全不用太在意被人的看法,因為在你謹小慎微的時候,別人也在謹小慎微,大家都一樣,他沒有比你厲害很多。
6
訓練講話的技巧
這個,職場君有個獨家小秘訣。
職場君曾經寫文章被評為意識流,前言不搭后語,為了訓練邏輯,我就找來了一本書,把整本書誦讀下來,體味他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章與章之間的銜接。
這整體的框架,作者不會刻意安排,那是他內化到行為模式中的東西,他自然地寫出來就是這個邏輯,而在我意識流的行為模式看來,那他就有著鮮明的邏輯在,這樣通讀下來,再行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們學說話也一樣,可以去模仿別人的講話邏輯,比如你可以把一張演講稿拿來讀,讀到要背下來的程度,這時候就有個叫做語感的東西在形成,直到你可以不用思考的復述出來。然后在朋友面前復述出來,然去廣場上大聲復述出來,這樣重復訓練,把爛熟在自己心里的演講稿,不斷在很多人面前說出來,就同時鍛煉了膽量和語感。
當然,復述只是第一階段,能復述之后,你要嘗試著讀中短篇故事,然后把自己把這故事提煉成三十秒的大綱,講給朋友聽,直到所有人都能聽懂這是個什么故事。提煉大綱是對理解力的訓練,講給別人聽明白是對表達力的訓練。
其實說白了,都是模仿。你甚至可以學習演員們說話,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很會講話,大家都是模仿來的,只要下意識去重復模仿訓練,誰都可以成為口若懸河的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