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渴望擁有一段親密關系!但是很少有人明白親密和關系是不一樣的詞……
我們渴望擁有一段親密關系!但是很少有人明白親密和關系是不一樣的詞:也許你擁有一段關系,但你未必擁有親密。我們想要的是一段擁有親密的關系。
但是擁有親密關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婚姻家庭里的相處,只是互相依賴和反依賴的關系模式。而這個關系模式,可以簡稱為:互賴關系。想要擁有親密關系,如果沒有通過家庭學習到,那么在我們的人生里,需要重新學習。
什么是互賴關系?
互賴關系描述的是存在于兩個心理上互相依賴的人之間的,一種親密關系的呈現模式,或說關系動力。兩個不完整的人,因自身的不完整而向對方索求自身所欠缺的愛與需要,這種索求會導致控制、指責和操控,從而在關系里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和反應。
互賴關系的另一種說法是指缺乏真實的自我,或者說沒有與本然的自我鏈接,為了生存下去,不斷從外求取,來試圖掩飾這種缺失。在互賴關系中的兩個人,由于關注點是在外面,缺乏內在的覺察與成長,也沒有發展出完善的自我人格,好似生活在虛幻中。
處于互賴關系的人無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無論是創造一個幻想的劇情還是與自己的感受隔離和失去聯結,無論哪種情況都會使我們處于困難的關系中。
即使外表看不出來,處于互賴關系里的人的內在,深受著壓力、抑郁、憤怒、恐懼,不信任及對被愛與贊同的深深渴求而感到痛苦,然而這些人在生活中可能是功能良好的,且在商業領域和社會領域是相當有領導力的,但他們內在世界發生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婚姻中互賴關系的表現
互賴關系其實是一個組合觀念,是依賴者和反依賴者所呈現的關系模式的總稱。我們先勾勒出依賴者和反依賴者的具體表現。
依賴者的表現
依賴者從小有著被遺棄的傷痛,在做孩子時經歷這些,擁有愛的匱乏感,對愛有著需求,總是會有"愛會離開"的焦慮感!小孩子時候會特別粘人。對分離有著恐懼。長大以后的依賴者,會不自覺的對愛人索取曾經父母沒有給予的愛。而愛人會感覺到永遠無法滿足依賴者的需要。
依賴性的小孩子非常粘人,總是粘著父母、老師。當愛的人要離開時,會有很多分離的恐懼。這是分離者最深的痛。每當有一點點分離,就會產生很多的恐懼。所以,當孩子長大進入關系時,會帶著很多未滿足的期待,投射到伴侶身上。
結婚以后,感覺離開愛就受不了,無法離開愛獨處,只會想索取愛,而忘記了還需要愛他人。具有強迫性思維,每時每刻都想著TA愛我嗎?總是在等待,等待短信,電話,等愛的人給TA表達。好像沒有得到這份愛會死,好像如果沒有愛,就沒有了目的。
情緒波動很大,有愛的時候就高興,人生很美好。當愛的那個人關注點轉移,能量不在,會出現恐懼,攻擊,抑郁等狀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