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個挺奇葩的帖子,一個女生借了閨蜜的錢去旅行,住最好的酒店,加上沒有克制的買買買,幾天就把借的錢花了個精光。本來承諾一回去就還錢,可是因為閨蜜沒有“主動提”,而且又不差“這點錢”,所以就一直沒有還,繼續(xù)著每月的買買買,一分錢都沒存下。直到幾個月后,閨蜜發(fā)微信表示錢包吃緊,問女生什么時候才能還錢。
“她頭天還在曬新買的衣服,一條裙子就五千塊,說沒錢誰信啊。”作者憤憤不已,閨蜜并不急用,卻要編個謊話來逼她,無情無義,為一點錢傷害自己的自尊心,置12年閨蜜情于不顧。
這是一個典型的“我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的故事,兩個人的友誼,比作者那點自尊心還不堪一擊,打從錢借出去的那一刻,其實就沒了。
我不知道這個奇葩的帖子是不是為了搏點擊瞎編的,但是這樣的故事,卻真的曾經(jīng)結(jié)結(jié)實實在我身上發(fā)生過。
幾年前,一個朋友來找我,愁眉苦臉要借錢,數(shù)目還不算小。起初我是猶豫的,一來借錢有風(fēng)險,二來我當(dāng)時的積蓄基本都存成了定期和理財,光是利息都要損失不小。但是她軟磨硬泡,苦苦哀求,還承諾了還款時間,并主動提出要給我算損失的利息。抱著不借錢就會失掉這個朋友的想法,我把錢借給了她。
約定的時間到了,我并沒有等來她的還款。她跟我有說有笑,只字不提錢的事情。抱著催債有可能就會失掉這個朋友的想法,我不斷給自己找理由:也許她手頭真的很緊,也許她下個月就能還給我,也許……況且,你現(xiàn)在真的不缺錢啊,如果她真的有困難,實在不行就當(dāng)打水漂了吧。
大概又過了半年,我無意中在朋友圈看到了她曬的包包,是某一線品牌的大熱款。于是我問:你可不可以把錢還給我?她說:哎呀不好意思,不過我最近手頭很緊,可不可以再寬限幾天?我說不好意思我手頭也緊。她的語氣瞬間變冷:那好吧,明天轉(zhuǎn)你。
第二天,她果然打了款,沒有一毛錢利息,倒像施舍了我一般。她說:好了,現(xiàn)在咱們兩清了。然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發(fā)的這樣一條狀態(tài):日久見人心。我沒講話,默默地選擇了拉黑。
于是,我終于還是失去了這個朋友。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
不要向別人借錢,向別人借錢將使你丟棄節(jié)儉的習(xí)慣。更不要借錢給別人,你不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
再沒有什么比借錢更能考驗一個人,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你原以為是朋友的人,從沒真的把你當(dāng)過朋友。他們的信用可以隨意透支,提借錢比放個屁還容易,提還錢比登個天還難。在他們的世界里,朋友=提款機(jī),你不缺錢=他不用還錢。這不是借錢,分明是抱著吃大戶的心態(tài)。
前不久有個朋友還問我,如何讓一個欠了她三年錢的人還錢,編一個什么樣的理由比較婉轉(zhuǎn)得體。她就像當(dāng)年的我一樣,反復(fù)站在對方的立場揣摩對方不還錢的心態(tài),然后自責(zé)在自己并不缺錢的情況下催債,是不是有點不厚道,搞得自己像逼死楊白勞的黃世仁,萬一他真的有難處呢?
借錢容易要錢難,“你能不能還錢給我”倒成了一件很難說出口的事情,哪怕它是天經(jīng)地義的。因為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放在首位的還是情面。
然而對于這類人,你真的沒必要顧忌情面。不要以為要債會傷害他們的自尊,能欠了錢還理直氣壯不還的人,早就把自己的臉皮磨得比銅墻鐵壁還厚了。你也大可不必?fù)?dān)心會失去這個朋友,從他欠錢不還卻沒有任何交代的那一天起,你還敢再信任他,把他當(dāng)朋友嗎?
我在最需要錢的時候,把向好朋友借錢的微信編了刪,刪了編,磨蹭了整整一上午,最終還是沒有發(fā)出去。我怕她拒絕我,更怕她萬一自己也困難卻不忍心拒絕我,還怕萬一我真的到期還不上讓她失望。
最重要的是,我不想時時讓一筆債壓在我心頭,只要一天不還,就寢不安席,食不知味。這筆債不止是金錢那么簡單,你是在拿自己的信譽(yù)和你們多年的情分作抵押。
其實無非就是一咬牙,一跺腳,日子就過來了。也正因為我沒有借過錢,如今我們?nèi)匀豢梢暂p松、坦然地坐在一張桌子吃飯。
在這個信用危機(jī)的時代,珍惜身邊每一個還肯借錢給你的朋友吧,他借給你不是因為他有錢,更不是因為他傻,而是他關(guān)心你,信任你,王思聰再有錢也不會借給你一分一毛,所以別把他的善良當(dāng)做免費的午餐。
我有錢,不代表你可以不還錢。我也可以當(dāng)傻子,但是最多只當(dāng)一次。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