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我都很期待收到N的短信,因為那是獨一無二只發給我一個人的祝福。這條短信往往出現在上班第一天,心里依舊帶著年味,手頭卻有了充裕的回復時間。
十多年前,N是我的同事,那個年代,千萬級別的媒介客戶不像現在這么普及,N手上有4個千萬級別的客戶,是毫無疑問的業務精英,他的客戶關系維護幾乎是行業里的樣板。
那一年,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條過年短信:“筱懿,人生是一棵爬滿猴子的大樹,向上看都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臉。新的一年,愿你看到更少的屁股、更多的笑臉,當然,不看盡屁股,怎能看到笑臉,哈哈。”落款是他的名字。
當時,還是老板行政助理的我會心微笑。這條消息發給初入職場的姑娘,勵志而不“雞湯”,說到了我的心里。
我問N上哪兒找到這么多特別的內容給每個人寫不一樣的祝福。N說,這可不是臨時找的,大約過年前一個月,他就準備短信的內容了,預備發給哪些人、發什么話,事先想好、編輯好,存儲在手機里,過了大年初三再發送。
短信要么不發,要發就認真發。
他說,思考短信內容的時候,也是梳理人際關系的機會,想起與這個人的點滴交往,各種感觸涌上心頭,落到鍵盤上,必然是獨一無二的問候和情誼。我又問N,每年發那么多短信累不累。他驚訝地看看我,說:“你以為我是按照通訊錄一溜兒發過去?人哪有那么多朋友,值得發短信的人最多不會超過100個,其余發不發都不會影響彼此的關系。”
細節決定成敗,一條短信就看出了我和N維護朋友圈能力的差距,接下來的10年里,我幾乎都在向他學習。
5年前,他離職創業,把自己的廣告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雖然不常聯系,但我依舊年年會收到他的短信。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