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手機上都裝有天氣應用,但是很少會有人特別注意它。作為國內下載量最大的天氣應用,墨跡天氣在幾天前迎來了第1億次下載。墨跡天氣的創始人金犁日前向大學生分享了他對天氣應用的理解和自己的創業感悟。
辭職創業
我在諾基亞工作的時候想給國人做一些有意義的軟件,就在業余時間做了這款墨跡天氣。墨跡天氣做了半年就有100萬用戶了,于是我就自己出來做了。
不過辭職這件事我也列了一個單子來權衡利弊。諾基亞其實待遇什么都不錯,但是讓我很郁悶的是沒有成就感,因為當時諾基亞放棄塞班了,我寫的代碼本來是兩年后會用上了,結果全廢了。
因為當時也沒有什么經濟壓力,我就想,出來最壞的情況就是失敗了再找一份工作。那也沒什么。而且當時我對產品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出來以后其實基本生活開銷很低,我還一下胖了20斤,因為成天在家待著。我出來的時候還有兩個朋友一起,不過他們后來都離開墨跡天氣了。
創業遭受的質疑
雖然天氣是一個大眾應用,但還是經常有各種聲音來質疑我。比如一些投資人就直接說我們這個做不起來,沒有門檻,誰想做一下子就能做起來。
實際上我也自我懷疑過,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懷疑的過程。
我覺得任何一個應用都是有門檻的。比如說迅雷,我覺得他就是有門檻,比如說以前的Flashget也很火,但是為什么迅雷能夠做得這么好,它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后來很多公司去做迅雷相同的業務,也沒有做過迅雷。
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吧。這件事既然是我挑起來,我覺得應該繼續把它做下去。
我們做天氣應用有三個考量,第一是必須聯網才能用的,這樣才有互聯網的特性;第二我們想做一個大眾需求的,所有人都會接觸到的,而不是一個小眾。比如說有很多軟件是比較小眾,比如說違章查詢,那個只是針對開車的人。第三個我們想做用戶使用頻次比較高的,比如說天氣就是。
另外一個質疑是,互聯網上天氣就沒有這么多的訪問量,為什么移動互聯網會有呢?
我認為,PC上的天氣軟件一個是弱需求,就是天氣是需要隨手看的。手機隨時可以看到天氣,而且是跟插件相關的。我們花了很多心思把這個天氣做得很精致。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我一直在塞班,所以有塞班很多技術積累。其實我們在技術上不輸給競爭對手的,比他領先一截。比如說我們在塞班上做成安卓一樣的動畫體驗,然后我們可以省流量,我們UI很炫。
有意思的是,我們當時的競爭對手是天氣通,現在它被新浪收購了,但仍然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去年天氣通聲音比較大,新浪花了很大資源去投入。另外,Go天氣,UC桌面也跟我們有競爭。在塞班時代,UC桌面用戶比我們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