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王顯良本來有家十分紅火的“醬牛肉”店,但是不滿足現狀的他卻在不惑之年再次創業。這一次,他將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牦牛引進平度,在村里開起了牦牛火鍋。“我要做平度的‘牦牛王’!”提起眼前的目標,王顯良滿懷信心地說。
20歲就是村里的萬元戶
今年42歲的王顯良家住平度市同和街道石廟村。1988年,高中畢業的他,經過熟人介紹拜師在平度一位比較有名的廚師學藝。三年的時間里,勤懇好學的王顯良烹飪技術節節登高,而他最拿手的“醬制牛肉”更是讓師傅稱贊。
年少總是容易沖動。1991年,20歲的王顯良不顧家里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高薪的工作,在平度市貿易城內租賃了一家店面,開始了現賣醬牛肉的經商之路。
由于王顯良的醬牛肉制作技術獨特,口味醇香,前來訂購的客戶絡繹不絕。作為貿易城內第一批肉制品加工商戶,王顯良的名聲越傳越廣,下海經商當年就為年輕的他創收兩萬多元,成為村里第一個20歲出頭的“萬元戶”。
結緣牦牛肉制品再次創業
在與牛肉打交道的十多年里,隨著經濟的積累,不滿現狀的王顯良將目光轉向了生牛的養殖、屠宰及深加工。在一次網上瀏覽資料的時候,王顯良與西藏的一位牦牛養殖戶建立了聯系。
在2010年的一次畜牧業展交會上,王顯良與相約的那位養殖戶做了比較細致的交流探討。“隨后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多次前往西藏考察市場,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在網上或者電話里咨詢。”回憶那一年里的做法,王顯良笑著說,“當時好多人都說我傻,好好的生意不做卻干些周邊人沒干過的事情,是在浪費錢冒險。”
“其實,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我不是在冒險。”王顯良說,針對這兩年的牛羊肉造假新聞,雖然他自己的店鋪是在做“良心肉”,但他認為做高端、稀少的產品更有市場。“在西藏采購牦牛產品的時候,當地的養殖戶也表示我是第一個去采購牦牛肉制品的山東人。”在經過多次的牦牛肉制品在平度的試賣,王顯良感覺牦牛肉制品在膠東半島市場肯定十分廣闊。
“我要做平度的‘牦牛王’”
經過一年多的考察,感覺信心十足的王顯良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他將紅火的“醬牛肉”店鋪轉賣,用這筆費用在村里承包了八畝土地經營牦牛火鍋,做起了專業性的“牦牛火鍋”,并申請了“圣水源牦牛”的注冊商標。
談起對牦牛肉制品的鐘情,王顯良說牦牛生長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其覓食除原野青草外,還吃大量如冬蟲夏草、三七、貝母等天然藥用植物。牦牛肉被譽為“牛肉之冠”,屬半野生天然綠色食品,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胡蘿卜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補充能量,強健體魄的尚好食品。
“40多歲了再次創業,別人或許會笑我,但我感覺我也是在挑戰自我,我的目標是將牦牛產業做大做強,讓膠東半島的人們吃了牦牛肉后身強體壯。而現在,我想通過牦牛火鍋,先做個‘平度牦牛王’”。王顯良說。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