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威廉·科貝特因著有《莫德》、《交際》等一系列名篇佳作而名噪一時,但年輕時代的威廉·科貝特卻跟我們很多人一樣曾經有過很長時間的迷茫與無助。
那時威廉·科貝特剛剛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扎進了他所喜愛的創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鴻篇巨制”卻一直寫不出來,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絕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朋友聽了后,對他說:“咱們走路去我家好嗎?”
“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幾個小時。”
朋友見他退縮,便改口說:“咱們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帶他到射擊游藝場觀看射擊,到動物園觀看猴子。他們走走停停,不知不覺,竟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幾個小時走下來,他們都沒有感到一點累。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貝特聽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席話: “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里,無論你與目標之間有多遠,都要學會輕松地走路。只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倒。”
就是這番話,改變了威廉·科貝特的創作態度。他不再把創作看作一件苦差,而是在輕松的創作過程中,盡情地享受創作的快樂,并在文學的道路上開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晚年的威廉·科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之后,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后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為什么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