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智慧的哲理經典故事,讓小朋友在故事性豐富的語境下閱讀,認識和了解一些深刻的小道理。這里勵志人生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篇小學生具有啟蒙意義的哲理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當忍則忍
有個小池塘,里面住了一只烏龜,它和住在蘆葦叢中的兩只雁鳥是好朋友。后來發生旱災,池水漸漸干涸,焦急萬分的烏龜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岸邊的兩只雁鳥知道后,很同情烏龜的遭遇,想幫它遷移到另一個有水的地方。最后它們想出了一個方法,找來一根樹枝,教烏龜銜在口中,兩只雁鳥各執一端,并交代烏龜在未到達目的地前,千萬不能開口說話。
烏龜為了生存,只好聽從指示,當它們在高空中飛過一個村莊的上空時,忽然被一群孩子發現,他們很驚訝地望著天空大聲喊道:“烏龜被雁鳥銜去了,大家快來看呀!”
嘴巴緊咬樹枝的烏龜,聽到下面孩子的叫聲覺得很受侮辱,心里非常生氣,忍不住憤怒地回答:“我這樣和你們有什么關系?”
烏龜嘴巴一松,立即從高空中跌下來,摔在堅硬的石頭上,摔得粉身碎骨。
【啟示與感悟】:很多人又想干事兒,又擔心別人說三道四,整日活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判中,事兒不僅干不成,反而使自己處處被動。當忍則忍,喜歡逞一時之強,圖一時之快,不考慮后果,甚至忘記自己是誰,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篇二:冷靜
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有一位很有才華、曾經做過大學校長的人,競選美國中西部某州的議會議員。此人資歷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學多識,看起來很有希望贏得選舉的勝利。但是,在選舉的中期,有一個很小的謠言散布開來:三四年前,在該州首府舉行的一次教育大會中,他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有那么一點曖昧的行為”。
這實在是一個彌天大謊,這位候選人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并盡力想要為自己辯解。由于按捺不住對這一惡毒謠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會中,他都要站起來極力澄清事實,證明自己的清白。其實,大部分的選民根本沒有聽到過這件事,但是,現在人們卻愈來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眾們振振有詞地反問:“如果他真是無辜的,他為什么要百般為自己狡辯呢?”如此火上加油,這位候選人的情緒變得更壞,也更加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在各種場合下為自己洗刷,譴責謠言的傳播。然而,這卻更使人們對謠言信以為真。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被破壞殆盡。
最后他失敗了,從此一蹶不振。
【哲理及感悟】 人們在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惡意的指控、陷害,更經常會遇到種種難以忍受的惡語中傷。遇到這些不如意,只有克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冷靜下來,才能讓你保持足夠的清醒,想出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篇三:獨木橋上的兩只羊
森林中有一條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著漩渦,奔向遠方。河上有一座獨木橋,窄得每 次只能容一人通過。
某日,東山上的羊想到西山上去采草莓,而西山的羊想到東山上去采橡果,結果兩只羊同 時上了橋,到了橋中心,彼此碰到了,誰也走不過去。
東山的羊見僵持的時間已很長了,而西山的羊照樣沒有退讓的意思,便冷冷地說道:“喂 ,你長眼了沒有,沒見我要去西山嗎?”
“我看是你自己沒長眼吧,要不,怎么會擋我的道?”西山的羊反唇相譏。
于是,兩只互不相讓的羊開始了一場決斗。
“咔”,這是兩只羊的犄角相碰撞的聲音。
“撲通”,這是兩只羊失足,同時落入河水中的聲音。
森林里安靜下來,兩只羊跌入河心以后淹死了,尸體很快就被河水沖走了。
【精彩哲思】
學會理性謙讓
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狹路相逢退者勝。退,不是怯懦,而是一種 智慧。因為懂得謙讓的人,其實是為自己讓路。而故事中的兩只羊因爭強好勝,互不相讓, 為逞一時之勇,最終卻落得個雙輸的下場。
其實,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一只羊后退到橋頭,等另一只過后再上橋, 兩 只羊便都會平安無事了。可悲的是,山羊們沒這樣想,更沒這樣去做,它們心胸狹窄,不懂 得寬容和忍讓,最終都葬身河底。
在此,你也許會認為謙讓是一種怯懦,而對此不屑一顧,果真如此,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你 可以擦亮眼睛看看周圍,那些爭強好勝者,他們不會因“爭”而事事順利,相反,“爭”會 讓他們處處碰壁。而不懂得謙讓所帶來的惡果,有時是當事者自己都難以預料的,當這一惡 果發生時,他們只能在上帝那里懺悔了。
當然,我們并不主張凡事皆“謙讓”,因為謙讓雖然是一種崇高的美德,但謙讓也要分對誰 ,也要掌握分寸。對于一個貪婪的人,我們無須過分謙讓,因為你謙讓他,他就會得寸進尺 ,這樣一來,你不但幫不了他,也會使自己受損。而且過分謙讓,凡事皆謙讓會把你塑造成 一種退縮怯懦的性格,喪失很多進取的機會。因此,謙讓也要講原則,它是一種手段與方法 ,而不是目的與結果。
當你學會理性地謙讓時,在人生之路上你就能進退自如。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