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用時間釀酒
-1-朋友發來一張很有意思的圖片。
計劃2018年堅持寫日記,算了,還是堅持發朋友圈吧。
計劃讀10本書,算了,9本吧,要不干脆8本?不行就7本?好了好了,只讀1本。
……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你的2018年度計劃已經制定好了 ,那里面有多少是2017年的目標呢?
今年,我決定放棄制定年度計劃,只給自己定幾個小目標。
堅持早睡早起,堅持每天鍛煉半小時,堅持每周閱讀一本書并寫一篇書評。
比起那些看起來宏大的目標,我更熱愛這些小習慣。如同儀式感一般,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并不是說年度計劃沒用,而是一年多的實踐證明,自己還沒有能力駕馭年度計劃。所以,不如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計劃、周計劃、乃至月計劃的制定上。
畢竟,能過好每一天的人,都不會混得太差。
-2-
有不少朋友的年度計劃只是一張夢想清單,只有一個個看起來很美好的目標,卻沒有落實的方案。
2017年的計劃自己只完成了一半,年底回顧時我才驚訝地發現,很多計劃并不難,只是忘了它們的存在。
-
答應做一本全家福的相冊,一件很簡單的小事一拖就是一年。
-
決定舉行一場50人參加的線下活動,也只是決定而已,從沒有想過詳細的實施方案。
因為我們的腦容量有限,不能同時儲存太多的目標,如果你制定了年度計劃,最好定期翻閱,或者直接把它們貼在醒目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不僅是年度計劃,我們的日計劃也需要定時回顧,不然你就會在臨睡前突然發現自己還有一堆事情沒做,而原因并不是他們太難, 只是忘了。
所以,我現在的習慣是每天定時回顧,中午一次,晚飯后一次,盡量做到日日清。
-3-
我的睡眠質量不是很好,每晚睡前總是不自覺地規劃起第二天的任務,事情少還好,事情一多就更睡不著了,生怕第二天遺漏。
于是便買了一個錄音筆放在床頭,想到什么就說出來,把大腦清空,把壓力及時釋放出去。
即使時間再充裕,我也絕對不會在頭天晚上詳細制定第二天的計劃。
這樣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天早晨做計劃時可以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況作出及時調整,覺得狀態不錯就多布置幾項,狀態不好就少布置幾項。
每一天都是24小時,但我們的精力卻在不停波動,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生物鐘,拿我來說,我發現自己上午多會處在游離的狀態,靜不下心,每天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是下午。
所以,我便會把一些重要的工作放在這個時間段完成,上午的時候就處理一些瑣事。
-4-
說到這里,我得跟大家介紹一下日計劃常見的兩種形式。
-
第一種就是我每天晚上說出來的碎片清單;
-
第二種便是我每天早晨起來做的詳細計劃。
前者,只是一堆代辦事項,并沒有精確到完成的時間,甚至有很多事情第二天早晨評估后會直接舍棄。后者便會像我們上學時期的課程表一樣,詳細規定有每項任務的起止時間。
一項任務,如果沒有截止日期我們便會習慣性地拖延,原本2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或許要浪費一整天才能完成。
時間管理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提高效率,但并不是為了把我們打造成一個工作的機器。
我見過太多朋友發給我的每日計劃,從早到晚全都是任務,沒有一絲休息的空間。
我們要學會主動休息,至少一天當中有2個小時的時間是空白的,留出固定的時間主動“被人打擾”。
此外,我們吃飯都懂得要葷素搭配,這樣才可以營養均衡,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同理,制定計劃也需要“葷素搭配”,將困難的任務和簡單的工作搭配起來。
當困難的任務做久了就抽空搞定幾個簡單的工作,增加成就感,休息片刻后再集中精力挑戰下一個困難的任務,直到全部解決。
-5-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解決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
曾寫過一篇文章:別讓計劃毀了你。
文中提到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里的墻》描述的一群人,他們被統稱為“開始愛好者”,他們很會制定計劃,享受做計劃時帶來的興奮感,但僅僅停留在制定計劃,不愿意開始。
這便是我放棄年度計劃的第二個原因,因為自己缺乏駕馭年度計劃的能力,執行過程中一遇到問題便想要調整計劃,最終淪為一個“開始愛好者”。
我們總是沉迷于做計劃,卻忘了執行才是關鍵。當然,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不制定年度計劃,就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代表我們就沒有大的目標。
制定了年度計劃也無需丟棄,只是別忘了時刻回顧,把它們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落實到你的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