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個習慣,無論平時工作再忙,每個月都會騰出時間,到圖書館借書。有很多次,我都被這幾幕場景,深深的打動了。
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戴著一個老花鏡,穿著一件白色汗衫,鞋子都有些破損,
可是他一個人坐在書架旁一頁又一頁翻著書,連我從他旁邊走過,都絲毫沒有察覺,
他似乎完全沉浸在了書本的世界里,忘了周圍的一切人事物。
還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老人,看書看得實在太困,居然雙手拿著攤開的書頁,頭不停的左搖右晃,就這樣睡著了。
突然他像是做夢驚醒了一般,然后他又噔噔眼睛,捏捏鼻梁,繼續(xù)看書。
還有一次,有一位老人,提著一個紅色布口袋,到圖書館還書,我聽他跟別人說,
他家到這里坐公交車都要1個半小時可是他依舊堅持每個月都要來借書。
老實說,每當看到這些老人,眼睛看不清,腿腳不靈活,記憶力也不好,但依舊堅持閱讀時,我覺得他們雖然年齡老了,但是那顆積極進取的心卻未老。
相比于那些考了試,畢了業(yè),入了職,就完全放棄讀書的年輕人,他們才是真正的時代前行者。
記得作家陳平原曾說: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jīng)墮落了。
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理解:當你不讀書時,無論皮囊再年輕,其實已經(jīng)未老先衰了。
2
不讀書面容老
我認識一個姑娘,名校畢業(yè)以后,找到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于是就徹底放棄了讀書,而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穿衣打扮上。
每天她都堅持涂脂抹粉,減肥瘦身,可是無論怎么裝扮,她身上總是有一種艷俗之氣,經(jīng)久不耐看。
每當她因為一點瑣事就生氣時,眉頭緊鎖,面容僵硬,即便眼角沒有皺紋,瞬間就變得很難看。
每當她因為小事就跟別人斤斤計較時,一臉咄咄逼人的的刻薄相,也讓人不敢靠近。
可是我也同樣認識一個中年大姐,她每天都保持了閱讀的習慣,
雖然如今的皮膚不再緊致,身材不夠出挑,可是她身上有一股清新脫俗的書卷氣,
她性格寬厚,待人溫和,很少生氣皺眉,總是笑顏如花,給人以春風化雨般的感覺。
記得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 古之精于相法者,冰巖讀書可以變換古相。
都說相由心生,其實愛讀書的人,由內(nèi)而外都會散發(fā)著知性優(yōu)雅之美,這是歲月無法帶走的氣質(zhì)。
而不讀書的人,容易沾染戾氣,即便再年紀,也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
3
不讀書心態(tài)老
我有個朋友,工作之余,還在利用閑暇時間每天都要看英文名著,當時她的同學就問她,你都畢業(yè)了,看書還有什么用?
朋友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而讀書就是成本最低的進步方式。
當時她的同學以一種無法理解的眼光,看著她,甚至還覺得她特別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如今很多年輕人,她們的零碎時間,不是躺在沙發(fā)上刷微博,聊微信,就是宅在家里追肥皂劇,打游戲。
他們提早就進入了舒適區(qū),甚至有的已經(jīng)邁入了老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們不愿意再主動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觀點,
他們帶著20歲時膚淺的偏見和常識,給自己,也給這個世界早早的定了型。
而愛讀書的人,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求知,刷新認知,他們在書本的熏陶中,
心態(tài)變得越來越從容,越來越容易接受新鮮的人事物,也肯勇敢的涉足未知的領域。
記得蔡康永曾說,
為什么我常鼓勵大家讀書?因為我們的人生非常有限,閱讀可以拓展我們的經(jīng)驗,
看到別人的人生是什么樣子,有機會看到別人的人生長什么樣子,就會培養(yǎng)出一種抽離的能力。
也許對一個停止閱讀的年輕人,他們的一輩子就只是把一天重復了無數(shù)次,他們活得碌碌無為,無聊枯燥。
可是對于讀書人而言,他們的每一天都活得朝氣蓬勃,斗志昂揚,每一天對他們來說,都是煥然一新,新鮮有趣的。
4
不讀書思維老
我曾經(jīng)有兩個女鄰居,他們兩家人的經(jīng)濟實力不分伯仲,可是幸福程度卻有天壤之別。
第一位鄰居,雖然整天在家相夫教子,可是每天早起她都有看書的習慣。因為讀書她的性格不僅變得柔和,視野也更開闊。
她很少跟丈夫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因為她把家和萬事興看得比這些小事更重要。她也很少打罵兒子,而是用言傳和身教 ,讓兒子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很多人都說,她結婚生子后,并沒有因為繁重的家務,變得蒼老,反而是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成了心靈充實的青年富女。
在她的思維里,任何事情,都要往長遠一點看。不必要為了一些小情緒大動肝火。
而另外一個鄰居,在家無聊時,就會去打麻將,逛淘寶,要不然就是跟其他人嚼舌根。
雖然也是同樣的二十幾歲,可是她卻越活越老沉,越活越像個毫無文化涵養(yǎng)的中年婦女。
在生活里,同樣的境遇,同樣的高度,同樣的條件,有的人看到了詩和遠方,有的人眼里卻只有雞零狗碎。
而此中的差距,就在與你是否愛讀書,是否有一顆積極向上,豁達通透的心。
記得有人曾說過,有人會問,女孩子為什么要讀書?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婦,洗衣做飯,相夫教子,這樣折騰有何意義?
楊瀾說,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5
如今的很多年輕人,年紀尚小,可是無論裝扮的如何青春,在他們身上,
已經(jīng)找不到屬于年輕人身上的精氣神,和敢闖敢拼敢試錯的勇氣和信心。
記得宋代黃山谷曾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一個人當他不再讀書,不再上進,不再有求好的心時,他的未來,幾乎就注定暗淡無光,沒有了前途。
當你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讀書的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離老字不遠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