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滿滿能量的開學季,不知有多少人就只是把犯懶的場所,從家換成宿舍而已。
可是,還能享受到開學典禮的中學生就不缺這一劑雞血。
最近,重慶一中學的教師在開學典禮上發言,全篇圍繞一個問題:世界那么大,你憑什么去看看?
重點在“什么”二字,引人深思。
“也許有的人說,父母早已為我準備好仗劍闖天涯的資本,我無憂!……可無論豪門還是寒門,靠爹靠媽都不如依靠自己打拼(來得)實在、持久!
也許有的女生會小聲嘀咕,我貌美如花,將來一定能找個勇闖天涯的好兒郎,他負責去看世界的資本,我無懼!
那我告訴你,扎克伯格的妻子是他哈佛的同學;克林頓是在耶魯愛上他的同學希拉里。
不管男生還是女生,無論你、我還是他,只有自己足夠優秀,才有底氣和福氣去般配其他的優秀。
也許有人會說,我沒有優秀的細胞,世界它大它的,我都不想去看了。……一切時候你都可以白手起家,但任何時候你都不能手無寸鐵,這'鐵’是扎進骨子里的自控力、承受力、毅力、專注力還有自信。
少年!世界那么大,我們都應去看看!”
給少年們的雞血,也是給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萎靡不振的年輕人的。
讀書能給人看世界的底氣
與其說是要看這世界,不如說是要用看世界的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中學老師為了讓學生們努力學習,說遍了去看這世界的重要性,而終究的目的,是讓學生為此奮力學習,考上好大學。
什么能給人看世界的能力?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讀書。
據某新聞實驗室數據,3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的碩士、博士學歷員工占比超過40%,有3家超過50%。
有22家上市公司,90%以上的員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并且有4家公司100%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
好學歷不僅僅是好工作的敲門磚。好學校畢業的學生,所在的圈子也都是“強強聯手”,好的人脈能帶來更多機會,也讓人被推著進步,未來的潛在上升空間,同樣可觀。
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近日公布了2017年度高校畢業生薪酬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相比去年,??粕劫Y增長1.54%,本科生增長8.25%,碩士生增長9.34%,博士生增長14.42%。
博士的薪酬增長率遠高于平均值薪酬漲幅。
書讀好了,就是在為開眼界的經濟能力打基礎。而另一方面,也是在精神上做足準備。
TED有一期演講,主題是《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演講者是一個英國人。她講道,“人們說,看一個人書櫥里的書,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關于這個人的信息。”
而她突然發現,自己看到的書幾乎都是英國、北美的書籍。她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一個盲區,從現有的書里看到的世界太過渺小。
她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高強度閱讀世界”的計劃,羅列出196個國家的清單,嘗試閱讀每一個國家的書籍。
一年的時間里,她建立起了不可思議的人脈,從身邊的朋友到陌生人,甚至是翻譯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譯者,都在為她的計劃助力。
通過這一年的學習,她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文學排外者”,變成了一個遍覽世界群書的人。
充實自己的能動性讓她看到了平凡星球上的多樣和富饒,和一個更為廣闊和真實的世界。
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學習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讀書可以。
應試的讀書,和為拓展眼界的讀書,都在為“出去看世界”的資本,做足準備。
生于羅馬的人也在努力
很多人都以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窮奢極侈,一身名牌,游輪上的豪華派對。他們生來就是含著金湯匙,不需要努力,光是父母的家產就夠他們揮霍一輩子。
但其實并不盡然,富二代在擁有更好條件的情況下,更深感“輸不起”。
“最可怕的就是,比你有錢的人還比你努力。”
紀錄片《逐夢彼岸》里的小可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富家千金,就讀于全美頂尖私立學校,每年學費超過55000千美金。
父母為了讓她安心學習,直接在學校對面購置了一棟別墅,還請了阿姨照顧她。而小可平常都是住校,周末才去別墅。
學校里的每個同學都非常努力。小可有時候只睡三四個小時,累的不行就去護士安排的病房里休息一個小時,再繼續戰斗。
有一段時間小可因為腰傷,坐不了椅子,上課時一直跪在地上學習。
對于微博上說的富二代經常不停揮霍,小可并不贊同。
“我見過太多條件好的人了,沒有一個人是這樣的,大家都是特別善良、特別好,更多都是在不停地,就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在英國上學的Lina也是這樣,晚上八點多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剛領到盒飯準備加班,“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早上7點就到公司”。她選擇做勤奮的上班族,讓人看不出來她的父親是個擁有涉足金融和房地產的產業的富商。
為了對得起擁有的資源,她選擇努力奮斗。“我認為家庭條件并不能決定你走哪條路,關鍵還是看家里的教育和自己的選擇。”
沒有誰的成功來得容易,富二代不努力,也會被社會淘汰。再雄厚的家產,也會有消耗盡的時候。
富二代因為擁有的天然優勢,行萬里路自然不是難事,再加上個人的勤奮努力,常常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能實現人生價值。
有人說,“既然比我優秀的人都比我努力,那我還努力干嘛?”
但努力,是為了對得起自己。
“不知足”才催人進步
一個人的格局,囿于先天出身,卻擴大于后天的眼界和教育。
作家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里講個這么個故事:
賣豆腐的老楊家不愿意讓兒子上學,他覺得,人像鳥一樣,腦子好使,翅膀一硬就飛走了,生怕豆腐坊栓不住他。
朋友老馬來勸他: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嗎?現在專打家具,打一件賣一件,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次一張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
其實一張八仙桌沒啥,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出奇了。這就跟賣豆腐一個道理,等兒子讀了書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老楊家的豆腐,不就成老胡的八仙桌了?
一席話說得老楊恍然大悟,趕緊把兒子送去讀書。
不過,讀這個書,不是為了學知識,也不是為了當縣令,最后還是為了老本行——賣豆腐!
對于沒知識的老楊來說,賣豆腐就是他天大的事兒,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愿意懂。
眼界有多寬,你的世界才會有多大。
短視會限制人的眼界,安于現狀,便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目光所及之處就是遠方,從而放過更好的潛在機會。
前陣子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里,主持人董卿詩詞歌賦張口就來,完全不輸臺上的專家學霸。
從識字起,董卿的父親就督促她抄成語、背古詩,國學文化從小就深入了她的骨髓。而直到現在,睡前閱讀一小時仍是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她說:讀書是我們的第二生活,這種積累是潛移默化的。
2017年,她以一個制作人的身份,投身《朗讀者》。這個曾經不被看好的節目,所有事情都要董卿一個人來扛。之后,《朗讀者》一播出就備受好評。
是不知足,總想接受挑戰的人生選擇,為董卿開辟了新的道路。
人生除了知足中感受幸福,更應該在不知足中獲取前進的動力?;畹米?a href="http://www.crexprep.com/huati/piaoli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漂亮的那種人,是隨時都在準備重新開始的人。
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說:“要是沒有18歲,詩歌讓我知道了自己該說什么樣的話語;如果沒有18歲,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與愛情有關的書籍,告訴了我們遠方在哪里,我覺得我抵抗不住饑餓。
閱讀在我18歲那一年為我的生命種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開花的種子,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讓我的今天不是我18歲所厭倦和討厭的那一個。”
讀書學習久了,你總會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會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你該追逐的遠方和世界。
有人說,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你所謂的平凡可貴,不過是學識配不上夢想罷了。
其實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不要還未曾反抗過,就妥協地相信命運。
世界這么大,你要憑自己的努力,多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