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父母不識字,由于以前的政策原因,父親有幸進了一家國企做苦力。全家一直租住在企業的職工宿舍里,沒有自己的房子。直到父親退休,才攢了個二手房的首付,和我媽搬進去住了。
家里雖然沒錢,但是從來沒有在吃的上面委屈過我,當然穿衣什么的都是地攤貨,小學的書包還是媽媽手工用布縫制的。
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花13塊錢給自己買了個書包,當時覺得好多錢。小時候沒有玩具,初中時候在校門口看到有人賣小坦克,然后就和同學借5毛錢買了一個,回家還生怕父母責罵。媽媽說了我兩句,這么大了還玩這個。沒想到我爸爸卻說,小時候沒玩過,現在想玩就買個,又不貴。現在想來滿滿的心酸。
從小學到初中,是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刻。我最喜歡語文課,也最喜歡看書。每次學校發新課本的時候,我都會提前把語文課本看完,里面的故事看一遍基本上就記住了。可是家里窮,沒有錢買書,每次想看書問父母要錢的時候,媽媽總和我說學好書本上的就行了。
作為懂事的孩子,以后再也沒有開口問父母要錢買課外書。還好初一遇到一個好的班主任,會借一些世界名著給我們看,《悲慘世界》《牛虻》《基督山伯爵》……那一年我覺得自己看了好多書。然后初二換老師,沒書看了。學校發的作文選,里面的故事被我翻爛了,我和我媽媽說,你隨便拿出咱家的一本書,里面講了什么故事,我都知道。
初中時候,我記得一次語文考試,考句子的修辭手法,好像是比擬。全校就我一個人答對了,我還記得老師在課堂上表揚我的時候,現在想起來就感覺美好。
直到高中住校,手里才有可支配的飯錢,我會把午飯錢省下來買盜版的合訂裝《讀者》《青年文摘》,……高中三年語文成績全縣模擬考試從沒掉過前三,都是140分以上。我的數學物理特別差,但是分班的時候,父母親戚覺得理科有前途,非讓我學理。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不好數學和物理,高考結束后,我看著厚厚的數理筆記,心里沒有一絲遺憾,我覺得努力過了,考成這樣也沒有遺憾了。
高三的時候,我偷著去學校的畫室學畫畫,顏料錢也是從嘴里摳出來的,剛開始我畫的很差。但是一個月之后,我畫的畫就被擺在前面當模板了。依稀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參加畫畫比賽,我畫了一條大龍,就是照著家里過年買的財神畫上的龍畫的,感覺畫的很好,但是沒錢買彩筆上色,又不好意思問媽媽要錢,于是只給同學看了看,沒能上交比賽。現在想起來,感覺好遺憾。
這里就不說交不上學費被老師趕回來的事情了。回到高三學畫畫的話題,當時老師很看重我,覺得我有機會沖擊一下清華美院,然后父母知道我學畫畫之后,他們感覺不是正途,拉著親戚朋友給我做思想工作。他們的想法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之后就是無聊的大學生活,四線小城市,專科學校。吃飯睡覺逃課打游戲,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大學時候不喜歡看書了,也從沒想過畢業之后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太low了,被管了好久,突然上大學自由了,不知道該往哪里走了。
剛畢業,在省會找了個800塊錢的工作,受盡了老板的折磨,想換工作,又怕換工作之后身無分文怎么生活下去。每次給父母打電話都說我這邊很好,每次想離職和父母說,父母都會勸我,讓我安心的好好干下去,不要跳來跳去。對他們而言,安穩是第一位的。
當時喜歡一個姑娘,但是自己太窮,每次請她出來吃頓飯,基本上一周多都要啃饅頭了。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很喜歡又不敢經常約出來,卑微的愛著,痛苦著。這里不得不說下家庭教育,父母很善良很保守,把我教育的也很善良很保守。以至于每次遇到喜歡的女生,先想我是不是要和她過一輩子。然后導致我25歲以前沒戀愛過,基本上都是無疾而終的暗戀。
每次在街上看到川流不息的車群,我就會想,為什么富人這么多,為什么他們都有車,而我沒有。我很迷茫,很彷徨,我覺得我看了很多書,懂了很多知識,卻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直到后來,辭職的時候又被老板指著鼻子罵,他說你這樣的畢業生我一招一大群,愛滾哪里滾哪里。
我就滾到了北京,路費還是借的,帝都真是個好地方,尤其是對干IT的人來說。剛來時候的苦難就不說了,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被騙住地下室各種碰壁。在北京奮斗了三年,薪水翻了20倍,有了女朋友,眼界也大大的擴展了。雖然還是北京很普通很普通的北漂,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不能說是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最起碼是比父母那輩人的生活好了一些。
我以前不理解北京小孩子為什么要上那么多的培訓班,父母為什么要在孩子身上花那么多的教育費用。現在我慢慢的理解了。我想,光這一點,大部分的農村父母還是不理解的。這僅僅是說了一個方面,可能有比我出身好的,也有比我出身差的。如果時間是一個跳板。我的出身決定了我20歲以前的高度,比如我周圍的親戚朋友,個人的眼界見識。那么我20歲之后的生活,基本上是基于20年前的高度再奮力一躍。
畢業后很多大學里看起來很普通的同學,已經買房買車,娶妻生子,事業有成了。這些大部分不是靠的自己的能力,而是家庭的積累。如果不是遇到清華的朋友,我至今都不敢相信她們畢業的第一選擇是出國。
我看《北京青年》里,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有些苦難,你是不必承受的。假設人和人的智力差距不是很大,如果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比如北京戶口的小康家庭。和出生在一個的省會城市的小康家庭,差距也是不小的。
我前些日子看完了《權利的游戲》1-5部,價值觀差點被顛覆。基本上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能達到的高度。你可以說后天的努力也可以,但是你覺得比你家庭好的人就不努力了嗎?他們在很多有關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上,比如孩子小學的教育,高中的分科,愛好的養成,大學的專業,畢業后的工作等,都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有人說,三代以上出貴族。這里貴族應該是指有文化有修養有地位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看我周圍的小伙伴,農村里除了我們家不說臟話,我沒見過別的小伙伴家是不罵人的。都是把生殖器放在嘴邊,張口就來。他們就會影響他們的下一代,而素質修養這種東西,往往能伴隨人的一生,所以說,為什么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不要因為一兩個富二代鬧出不好的消息,就覺得富人慢慢都會變壞。有修養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一定也不會差。
相反我們這些從普通家庭里走出的孩子,想成功真的太難了。靠自己出人頭地的太少了,基本上都是自己努力的超過父母那一代,然后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活,讓孩子慢慢的超越周圍的小伙伴。
說了這么多,我覺得第一靠出身,第二靠運氣,第三靠努力。既然努力排最后,那為什么還要努力?因為除了努力,我一無所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