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3年,我在美國波士頓。
那天,有一場紅襪隊的棒球比賽,那時,紅襪隊如日中天,聽說一票難求。
剛好,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位朋友的一條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有事去不了紅襪隊的比賽,轉賣兩張票。
于是,我興奮的找到他,想要購買。
那是兩張330美金價位的票,我一開始想,既然一票難求,那么我出350刀總可以了吧。
可是那位朋友卻一口咬定400刀不還價,我們就這么討價還價著,最終因為他打死不讓步,這場比賽誰也沒看成。
后來我才知道,同樣的價位,門口的黃牛給出的價錢是:365刀。
幾天后,我遇到了那位朋友,跟他聊到這個事兒,他有些不好意思說,那時有些軸,主要是因為其他的事情,在他準備出手的剎那,他想到搶票搶的很不容易,想到了自己看不到最喜歡的球隊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一想到這些,心里就難過,加上一些情緒,就認定必須400刀才是個合理價錢,而且非這個價錢,要不然堅決不賣。
結果因為那點“情懷”,開動了不理性的情緒,最后損失了七百美金,兩張票。
他說這話的時候,有點后悔地撓撓頭,說:我也不知道當時怎么搞得。
其實,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這個世界的許多角落。
人總喜歡過度放大自己擁有物品的價值,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許多事情,放下反而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就比如無數同學問我:我選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怎么辦?我找了個不賺錢的工作怎么辦?
這就是心理學里那個著名的實驗:如果你手上有一杯水,接下來你要做什么?
你可能以為是喝掉、潑出去、澆花,其實并不是,聰明的人一定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這杯水無關,而我們太多人都因為高估了這杯水的價值,而錯過了自己喜歡的和接下來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
最后,損失的更多。
02
人總喜歡放大自己擁有的而放棄看不見的無限可能性,太在乎存量,而忘記增量。
幾年前,我開始當英語老師,那段日子每天都在講課,日子循環往復的過著,有規律無意義。
當時認識了一位電影導演,和他喝酒的時候,他看出我的故事構造很厲害,就問我愿不愿意當導演或者做編劇寫故事,我當時滿口答應,可是后來在遇到了點挫折后就忽然轉念開始心想,何必呢,現在的生活也很好啊。
當時我不停地給自己暗示:何必要換軌道呢,這樣每天上課多好啊,一節課也能賺不少錢呢。
接著,我繼續這么每天上課,循環的在舒適區,過著每天的生活,全然不知自己正在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現在回想起來,挺后怕的,因為當一個人太在乎自己擁有的那么點東西,就容易放棄了探索更大世界的機會。
就好比一套房子毀掉一個周游全世界的夢想,一份穩定的工作廢掉新的技能,一個根深的想法會阻礙無數的可能性。
而世界一直在變,不跟著跑動起來,就注定會被時代淘汰,吳軍的《智能時代》里曾經說過:今后,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有工作,改變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將會被這個時代替代,而這百分之二的人,一定是時刻在學習、進步、奔跑的人。
其實,過于在乎自己擁有從而變得短視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其實是惡性循環。
03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英語培訓圈的一位名師,他擅長教完形填空,一教就教了十多年,因為講的十分好,許多學生都喜歡。
這十多年里,許多人都希望他多備一門課,以防萬一,可是他就這么一直上班下班,十分穩定地過著每一天。
正準備跳槽,又有了孩子,心想就這么下去吧。
2012年,四六級考試取消了完形填空,而他,也因此失業,被迫回到市場。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當他被迫返回市場,才發現自己會的技能,不過是井底之蛙,幾乎在其他領域沒有用武之地,他終于開始焦慮,當他發現自己的知識不如同輩,精力不如晚輩時,他的焦慮被進一步放大了。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因為太在乎自己擁有的,而沒有向外發展去追求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當時代發生巨大變化時,當久而久之一直吃老本時,才發現自己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少,然后他更加在乎自己擁有的,更加自以為是,從而擁有的更少,如此惡性循環。
在任何的職場,這樣的循環,都是致命的。
04
那這個死循環怎么破呢?
凱文凱利在他的新書《必然》里曾經說:這個變化的時代,我們都應該學會并習慣變成一只菜鳥。
的確,當進入一個新領域時,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身段,忘掉自己曾經的光環、名氣、聲望,安靜的聽別人的言語,平靜的打開相關書籍,低著頭,邁著步子,從零開始。
歸零的心態,能讓我們在這個時代里迅速的轉型,能讓我們在剛邁入一個新的領域后更快的發展。
學會做一只菜鳥,不是為了一輩子成為一只菜鳥,而是為了有一天能更好的成為鳳凰。其實菜鳥成為鳳凰容易,你只需要不停的努力;
而重新變回菜鳥,虛心低頭的再向別人學習,才是最難的。
可是,如果想要成為更不一樣的自己,就要在這個時代里,時刻保持菜鳥的心態,做好隨時學習,進步,更換軌道的準備。
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會明白,這世界上沒有鳳凰,真正的鳳凰,只存在于人們心中,而把自己時刻當菜鳥的人,在別人心中,早已成為了鳳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