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低調,低調是一種人生姿態,是俯下身軀卻胸懷大志的行動,是謙遜有禮卻雄心萬丈的氣概,是退讓有節卻勇于進取的情懷。低調不是低微,也不是低賤,更不是低人一等、處處退縮。掌握這些原則,也就理解了低調做人的真諦。低調做人正是藏在匣中的寶劍,一旦出鞘必定是光華奪目,寒芒閃閃;低調做人正是雪壓枝頭的梅花,春來之日必定會迎風怒放、霞彩滿天。
當然,我們提倡低調做人,并不是讓你低人一等。低調與低人一等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是否有自卑心理,是否缺乏自信。低調的人雖然目前看起來似乎處于“低人一等”的劣勢,但卻能厚積薄發,強化自信,積累經驗,成就大事。俗話講得好,“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后受罪"。綜觀古今中外成大事者,無不是經過艱苦磨煉,經過“低人一等"的磨難,而最后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
低調做人就是要能夠正確認識、分析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不以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更不以自己的劣勢與他人的優勢相論。
所以,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擺脫‘‘低人一等"的心理,發揮自己的所長,以平常之心對待,顯出足夠的自信,就會在處事過程中從容自如,游刃有余。
低調做人不等于低眉順眼,更不等于卑躬屈膝。低調是一種態度,一種風范,那些奴顏媚骨、自甘下流的態度不僅不是低調做人的真諦,反而是低調做人的反面。
低調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的忍讓,也不是與世無爭;而是一種超越別人的智慧,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攻伐之術,是一種不爭而獲的謀略。中庸不是隨大流,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是圓滑老練;而是一種均衡之術,是一種不保守不偏激的態度,是一種一和為貴的生存智慧。低調是謙卑,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智慧。做人保持謙卑,放下架子,不張揚,也不張狂,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作為;既是人生的一種品味,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低調是寬容,低調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一種寬容。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是以退為進,是積極的防御;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分寸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寬容是水,給人以清爽;寬容是秋,給自己成熟;寬容是德,它寬恕所有令自己能接受是或不能接受的是是非非。
低調是不爭,《道德經》中稱:“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并非是一種消極逃避,百事退讓;不爭其實是一種低調的„爭‟,是一種„善勝‟的„爭‟,是„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符合天道的“爭”。
低調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賣弄聰明,表面上好像很苯、意思非常明白,就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外表給人以很愚笨的感覺;大智若愚是一種低調,是在平凡中表現不平凡,在消極中表現積極,在無備中表現有備,在靜中觀察動,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更具有優勢。
低調是自我保護,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是與人相處,在與人相處中,若不懂低調,就會遭到別人的排擠、打擊,甚至招致災禍。低調做人,低調處世,才會在那些所謂的“強者”面前更好地存在和發展,才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
低調是一種生存的境界,一種做人的姿態。沒有得意時的輕狂散漫,沒有失意時的奴顏卑膝,寵辱不驚、恬淡隱忍,任世間如何變換,只用常人之心觀己,以凡人之態示人。所以“低調”并不代表“低人一等”。這種“低”恰恰是心境的最高境界,絕非是心態的自輕自賤。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而看低自己尤其可怕,總認為自己不如人就難免會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你越是那樣想,便越會那樣表現,便越會顯出一副卑憐相,這在無形中也就“滅了自家威風,長了他人志氣”。本來彼此平等的雙方,就因為自卑心理在作怪,一下子把自己降到了低人一等的位子上了。這樣為人,這樣處世,豈有不敗之理?而低調則是在任何形勢下都不會輕視自己的一種心境。所以,低調做人一定要從“低人一等”的誤區中走出來。
假如,你為了謀一份差事而去拜訪某大公司的經理,你先要明白一個原則,就是:雖然你去謁見的可能是一個身份頗高的人物,而且又是你有求于他,但求不求在你,應不應在他,他仍是被動的。如果你與某一個人交往或辦事兒時,心理上總有有求于人的感覺,那么你會變得神經緊張,一切表現出不自然。這時需要迅速調整自己的自卑心理,以平常心待之,使自己的感覺處在最佳狀態。
李白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如果面對“權貴”不卑不亢謂之低調,也只有不卑不亢才不會被他們輕視。所以,只要我們將心理上的那份膽怯收起來,充分顯示出足夠的自信,就會在處世過程中從容自如,游刃有余。
我們常常會碰到認為自己一錢不值的自卑的人。如果你仔細觀察,這種為自卑所累的人,基本上有兩個突出的心理特征:
一是過高的內心期待心理。這種人想得太多、太細,總想在別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好評,因而也就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其實,過分期待一種希望并沒有什么不對,因為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但問題是如何來對待這份虛榮。如果為了滿足這份虛榮而去偽裝,那么就極有可能將自身最有價值的特質拋棄了,這樣的人也就會在為人處世過程中束手束腳,無法展現自己的真實能力。
二是自信心理障礙。這類人看問題總是看到自己比別人差的一面,看到自己不如意的方面,因而易產生多疑多慮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常常表現在對自己的高欲望和低信心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上。這種落差,不僅容易使自卑者產生焦慮,同時還會令他十分敏感,對他人的言談、行為、眼光等都十分留心,稍有一點兒懷疑便與自己聯系起來,無端地認為別人在議論自己,以至于變得越來越怯懦,越來越自卑,最終走向自我封閉的境地,逃避正常的交往,喪失社交能力。
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首先你必須正確認識、分析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你會永遠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你就會信心十足,這樣便可以強化你的自信。
人的價值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而達到或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而不是也不可能追求到絕對的完美無缺。因此,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它是達到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學會正視自己,在心境中維持低調,在心態上自信自立,才能在為人處世過程中應付自如。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