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在那剛入學的金色九月,高中時候還處于溫室里花朵的我剛踏入校門是多么驚訝于大學給予我的新世界。一方面大學給了我一個不一樣于高中獨立的生存世界;另一方面在那世界我跌打哭笑,痛苦并愉悅地生存著。盡管在那我疼痛流淚過,但經過一段歲月我成長成熟了!
還記得那迷惑的大一,離開了父母的襁褓遠離他鄉到了陌生的城市讀書,無所依靠獨自生活的孤單無助感頓時襲擊而來。剛開學的那一兩個星期,我都是呆在宿舍,紅著雙眼,暗自一個人流淚,越想到學校飯堂難吃的飯菜簡陋的住宿環境越想到那孤單無助感我就越想哭。就在這種眼睛通紅的狀態下我過了兩個星期。
但之后我逐漸走出了那孤單陰影籠罩下的悲傷,開始學習并領悟了勇敢、學習并領悟了堅強、學習并領悟了適應獨立生活困難的一切。我開始從昏暗的宿舍走出去、津津有味吃下了難咽的飯菜,提著水壺提桶打那一兩角錢的水來喝來洗澡,學習并領悟了為了避免高峰大早起床刷牙洗臉趕早打水去洗澡房洗澡,這種種轉變是我從小那潛在的韌性和對大學童話般純真的夢想。
此刻回想起來,大一的確是一個迷惑的時期,從高中上來平庸的我一向感恩于命運垂憐于我進大學的機會,從得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刻開始,我立志就要好好發奮珍惜這來之不易進大學的機會;抱著這純真童話般的夢想,在開學一個月之內我報名參加了很多社團,交了那10元10元的報名費,每一天樂此不疲地參加了各種社團活動,繁忙得中餐晚餐都顧不上吃,但是一個月之后我卻從很多社團中退出來,有些是我自身潛質方面原因不能成為社團的正式成員,也有一些是我自我也不愿意整天參加那沒完沒了自身潛質沒得提高沒意思的大會小會。從那些社團退出來之后,我一方面是失落,正因自我的發奮沒得到收獲;另一方面是寂寞,那空虛的精神狀態沒得到寄托,就這樣迷惑著。
在那迷惑的大一,我痛苦著。大學里那自由的領悟空間讓人自由得一無所得。宿舍人、周圍同學懶散的領悟氛圍讓人懶于領悟,不思進取地消磨著大學完美的時光。在那迷惘中,我理解著考試失敗的打擊。在大學里第一次期考中,與其他同學一樣考前熬通宵趕鴨子背重點背筆記,但是結果卻和其他同學很不一樣,唯獨我一人出現了兩門功課不及格等著開學挨補考。在考試失敗中我理解著發奮達不到收獲的委屈,在那春寒料峭的三月,在舍友同學們驚訝的目光中,我參加了補考,并且也只是勉勉強強地過關了。
大一下學期我就在一種被失敗折磨的心理渡過的,腦子里總是痛苦地重復著為什么和別人一樣發奮但為什么自我一人卻挨兩門補考而其實大家水平一樣都是一樣的不懂都是平時不看書臨時抱佛腳這個復雜的問題。在這痛苦刺激下,在那學期期末臨考前我比其他同學更加發奮,在考前那段日子一個人坐在教室獨自看書直到晚上全部熄燈,就想著透過這一次考試取得輝煌優秀的成績來彌補上次考試補考的恥辱,扳回那失敗的自尊。
但是,在考完試后第二天我去看成績的那一刻,我頓時頭昏目眩。心變得冰涼,那成績單上赫然的又在英語上亮出紅燈,看看那赤紅的不及格分數,我眼淚水頓時撲撲地大滴大滴地落下來,回到宿舍,更哭得稀里糊涂,一個人裹在毛毯里擰干著自我的淚水,為自我的失敗而悲哀、為發奮得不到收獲而流淚。
在大一那個暑假中,我沉醉在痛苦中,為著考試的失敗而難過。在日復一日思索痛苦之中,我忽然醒悟到不能老是這么悲哀,從小到大經歷過這么多考試上來,好不容易進得了大學,那么還就應好好珍惜進大學的機會,在大學好好地讀書,用自我的發奮扳回失敗的一切。
在大二開學時,在補考面前,我被打擊得很平靜,不再去思索失敗那痛苦的問題,而是安靜地補考、然后安靜地去領悟。那時我安靜地在早上六點鐘起床,在宿舍人熟睡中一人起床,背著書包一人去操場上大聲讀英語,然后早早地坐在教室。在上課同學皆睡的狀況下,就我一個人認認真真地聽課、記著老師的筆記,然后下課傻冒似地向老師提問題、與老師討論問題。中午下課后一人坐在教室看書估計飯堂人少時才去吃飯。吃完飯之后的中午時光還是呆在教室睡覺就為著爭取那有限的看書時刻。下午也是,下完課后匆匆地去飯堂提水洗澡吃完飯后趕著去教室看書,直到晚上全熄燈才回來。
真的,在這種浮躁物欲橫流的時代,此刻都很懷念大二、大三甚至大四那段日子!懷念那股與書為伴、超脫凡俗純粹追求知識的激|情!那時一心想念書,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宿舍、圖書館、教室飯堂那三點一線。在晨光初熹的時候,我就在那輕輕裊裊的薄霧中大聲念誦著英語單詞,周圍也只有那透著露珠的小草和隱隱約約晨跑的老人聽見我的聲音。中午的時候一人坐在教室里,與我相伴的是那空曠的寂寞,在那寂寞中我吸吮著書中的思想。無論是陽光從林陰|道樹葉叢中灑下來的晴天還是大珠小珠雨滴打進來的雨天,我都背著書包,邊聽著隨身聽的英語邊走路,如同一個師弟形容我瘋瘋癲癲的一邊拿隨身聽一邊還喃喃自語念念有詞;沒課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看書,頻繁的早去晚歸的次數讓所有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都認識我。在教室全部熄燈11點,我從書海出來,晚上那習習涼風清醒著我那看書沉重的頭腦;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仰望著那深黑不可透徹的蒼穹以及閃爍的寥寥星星,心想著也去明天會更好!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過得如此地孤獨,但是過得又如此地簡單又愉悅、愉悅又充實;在這種被書充盈的日子,心靈是如此地安然恬靜!
我這么的一心與書為伴,但并沒有如大多數故事結局的那么完美,在大學四年內我的領悟成績并沒有得到提高,在大四算年級成績總排行的時候我的成績還在倒數在最后;英語四級都沒過,但成績從二十到三十、三十到四十、四十到五十、五十到離及格六十還有有限的幾分。可能,那時自我的基礎比較差,領悟方法也不對,才會導致那一片狼藉的成績。
但是在那一片狼藉的成績面前,我并沒有感到一無所得。在大學內我閱讀了群書,知識面的擴展培育了我的文筆寫作潛質,畢業后我能有那么一兩塊豆腐塊在市級報刊上見報。我那簡單的三點一線的生活,背著大書包提著水壺聽著英語往教室跑瘋癲的樣貌奔跑的樣貌在那不大的校園內已被大多人熟知。畢業之后我去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是在我讀書期間與我同校的人都會指著我說認識我,是多少級的;可能就如畢業餐時班上一個男生向我敬酒說我已是學校的名人,學校的人都知道我,那瘋瘋癲癲的讀書生活已經深入了學校很多人的人心。(工作感悟)
在大學那孤獨與書為伴的生活方式還帶給我性格上的改變。在大學里,我從溫室里的棚子出來,學習并領悟了挑戰失敗的堅強和生活上的獨立;學習并領悟了自信與開朗。書籍帶給我精神享受的同時還教我如何去生活,如何把那單調的生活安排得有目標有滋有味讓它充實又愉悅起來!同時,在那種與書為伴單純的生活中,我學習并領悟了交兄弟姐妹,可能我在學校那獨特的生活方式那獨特讀書的精神讓別人了解到,從而也讓人佩服,從而也讓很多人樂意與我打交道,在校園里很多人都會主動與我打招呼,我做事情都有著很多兄弟姐妹同學支持,我的生活能夠說是孤獨但并不孤單。
在大四畢業那年,我徘徊于考研與工作之間,但是到了畢業時還是一無所得。在那七月一號離校的那一天,在清晨藍天白云下與同學揮手告別后,我坐在火車上抑制不了對離去的校園和大學生活的傷感,在火車拉響汽笛的那一刻,應對著嘎然而止的四年青春生活,我流淚了。那點點淚水順著眼角直滴到窗欞上,隨著飛逝的景物而飛濺。我熟悉的同學兄弟姐妹音容笑貌、領悟上的得與失、夢想與奮斗、拼搏與挫折就這樣隨著飛濺的淚水永遠地珍藏在我的記憶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