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常常被人們放到一起進(jìn)行談?wù)摚姹环旁诹耸孜唬梢哉f,它是作為善與美的基本前提的。何以故?真,最重要的就是要體現(xiàn)出最天真無邪最善良純潔的本來面目,如果沒有真的基本,是談不上善與美的。那么,何以為真呢?
真者,非假也。這主要是從人的感情色彩方面來說的。有假才有真,有了可比性,真的概念才能以一定的形式確立下來。而且,也是因為有了真的對立面,作為具有高級思維活動的人類才會讓自己要么表現(xiàn)為真的,要么表現(xiàn)為假得,甚至表現(xiàn)為真假難辨的。于是,我們要辨別一個人是真是假就復(fù)雜起來了。若是像那無情眾生一般,永遠(yuǎn)只有那本來的狀態(tài),也就不必談?wù)撈湔婕倭恕?/p>
于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每個人自身的不同方面,還是在人與人之間,真的概念雖然沒變,但真的形式和意義卻是不盡相同的。
天真,也可以叫做童真,主要用于形容小孩子的言行純潔無邪。那是自出生后,還未被塵世所污染的一份靈氣,或悲或喜,或哭或鬧,都是不加任何修飾的,唯有這種源自本心的狀態(tài),才可以稱作天真。雖然也有人被稱贊“童心未泯”,或許也真的一直保持著這一份童心,但這畢竟是另一種層次了。
純真,這是一個適用范圍比較廣的方面,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純樸自然方面的秉性。在生活中,特別是在遠(yuǎn)離塵囂的大山里,有許多人始終保持著這樣的真性情,他們平凡而善良,從不矯揉造作,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總是按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初的意念為指導(dǎo)去做,不會因為考慮自己的名利得失而猶豫不決,或者把本來的自己“包裝”起來以示他人。
真心,這是人與人之間一切關(guān)系的紐帶。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大家都能真誠相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毫無保留地坦露給對方,說真話,做實事,那么人們之間必然能夠互信互愛,世間也會一片祥和。但現(xiàn)實中卻不是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千差萬別,紛繁無比。為了適應(yīng)這個社會,人們戴上了各種假的面具,于是乎,誰也不認(rèn)識了,不相信了。真愛難覓,真情不再,真心蒙塵,最后,自我也迷失了。這說起來似乎有些悲涼,但許多人卻是能夠呼風(fēng)喚雨,或是練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領(lǐng),在這塵世中也是活得如魚得水。可是,時間久了,還有多少人記得自己曾經(jīng)的那顆真心呢?
真實,也可以說本真,主要用于描述本來的狀態(tài)。如文首所說,這在無情生命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對人類來說卻比較困難了。也許有人說,有情等生命有自己的“意識”,自然比無情生命高等,殊不知,思維越復(fù)雜,最后往往是編織了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把自己困在了里面。可悲的是,有的人后來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而有的人窮盡一生也不得知。知曉了的人,便開始尋求復(fù)歸自然的簡單之道,努力找回真實的自己,幸運的,繞了一個大彎終于得償所愿,不幸的,就只能痛苦懊惱了。其實,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明白這些,在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不迷失本來自我,以平常心待之,則會少有很多煩惱。
《道德經(jīng)》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其實也就是說要追求自然之道。前文對真的形式雖然說了幾個方面,但歸于一點,也就是要依本心而為,依自然之道而為,如此,你將時時與真實的自己同行,處處皆可了悟生命之真義。
熱門專題: